第一八一章 三十里亭(下)-《食王传》


    第(2/3)页

    定了心思,王况也不管大家都已经安睡下去,让黄大把李管事叫了起来,让李管事找了个心腹的林家人来,王况亲自写了封歪歪扭扭的字的信给林翰送去,务必要在明早城门一开就能送进城。王况的意思就这么几点:

    一、让林翰彻底排查林家所有家人的来历,重点从他们开始卖友粉时查起,所有在那之后进林家的家人都是重点排查对象,要暗中排查,但凡有疑点的,都要小心注意,暗中观察,但不可打草惊蛇。

    二、苗五招来的那些人从即日起,不再回林府,也不再回王况府上,从明转暗,或是在长安开个小铺,或是做什么镖师之类的都行,最重点的就是要想法设法的混进蜀王和太子府中去,潜伏下来,在没得到指示之前,就把让他们自己当做和王况没任何的关系,如果有任务,由苗五通知,若没紧要之事,林家人和王况府中任何人都不要和他们联系。

    三、林荃淼常举后,若是没中,就立即回到建安,由王况给他安排。

    四、若是可能,尽量和皇子治交好,同时尽量避免和太子及蜀王泰有任何交结。

    写信的时候,王况并没有避开李管事和黄大,他们二人越看越是心惊,李管事看了一遍,当即将信就着烛火烧了,表示要自己回去口述,里面的事情太过惊世骇俗了,可以说,若是这信被有心人得去,稍加曲解,仅凭了第二条,就可以抄王况满门,王况竟然想在太子和蜀王府中安排眼线,这还了得?别说在这两家安排眼线,即便是在其他官员家中安排眼线,不要说皇帝不容,就是朝中众臣也是不容的,试想,谁会愿意别人在自己家中安排眼线?谁知道你王二郎会不会也在某家安了眼线呢?李管事没有把握自己一路上不会被人盯上,黄大叫他起来的时候,已经把苗五报来的信息说了一遍,所以一结合王况写的这封信,他就已经了解事情的大概,这时候虽然皇权尊贵,但一直以来,都是家族利益排在最前面的,至于说谁来坐天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保护家族的利益,所以他对王况的安排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吃惊的是,似乎姑爷并不认为太子能登基,能登基的是那个才三四岁的还没封王的小孩子。

    既然李管事亲自出马,王况也就放心了许多,等冷静下来,这才发现自己还是毛燥了点,这几点安排,早半天晚半天都是一样,并不会影响事情的发展,就让李管事回去继续歇息了,明早再走不迟,自己会在三十里亭这里继续休整一天,等他带回来林家的安排。

    可李管事这会哪里还睡得着,他已经被王况的几条给震得不轻,心里暗暗为小娘子庆幸,也有点后怕,自己当初回长安后并没做出什么举动来避免王况和林家结亲,要是自己真做了而且成功了,林家恐怕还会是以前那个林家罢?可如今,瞧姑爷的口气,似乎让小郎君做官都是很容易的事,再想到说要交好皇子治,莫非姑爷真的是星君下凡,能预测祸福?

    就这么躺床上翻来覆去的,鸡叫头遍李管事就起来了,算算这时候出发,到长安城外只需稍等片刻即可入城,便连早点也不吃就出发了。

    苗五打发来报信的,是个很机灵的小伙子,叫魏小五,让王况留下了,王况让黄大给了他一百贯钱,让魏小五用这一百贯,想办法在这个三十里亭开个车马店,专门给那些需要雇车的旅人提供车马,这个行当,目前整个大唐还没有人干过,但王况知道,这个需求是有市场的,尤其是在这个三十里亭,这里可是迎来送往的重要所在,许多将要远行的,会在这里收到许多送行的亲友们赠送的礼物,多了的话,可能是需要再添车马的;而许多来送行的人,或许是因为送别对象的身份尊贵,或许是因为要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一般都是从城里步行而来,但回去呢?总不能还步行罢?来回可是六十里路,现下,送行的多半都是让家人牵了马,驾了车在后面跟着,可这毕竟也是一项花费,若是大家都习惯了可以从三十里亭租车回城,自然也就很快能接受,谁也和银钱没仇,除了那么些个豪门大阀外,其他人则是能省自然是最好的了。在这里开个车马店,接触的人层面广,消息来源也更丰富。

    其实能做斥侯的,几乎个个都是机灵鬼,再加上前段时间黄大带着他们,也跟他们说了不少如何打探消息的法子,所以王况一说开车马店,魏小五也就知道了自己的任务,当下点点头:“那郎君,您给个记号罢,以后郎君派来的人都持此记号即可认得了。”

    一时间,王况也没想到什么好记号,只好让黄大先将一枚铜钱给掰断了,一半给魏小五,一半黄大留着,以后等王况想到什么替代的记号时,再让人持了半枚铜钱来,对上铜钱了,就换新记号。

    一整天,要等李管事回转,王况也就无所事事,就带了黄大和王冼还有小娘子到处逛逛,那帮军士中上次跟着来的几个,就围了孙嘉英,央着孙嘉英给倒腾一顿好吃的,他们可是馋坏了,好在驿站里的柴火食材都是现成的,因此倒也不缺什么,而且这帮军士还这个帮着烧火,那个帮着切菜什么的,孙嘉英只管负责上手就是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