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六章 再加一层光环-《食王传》


    第(3/3)页

    洪大当了王况的面,给荔娘又是赔罪又是连着扇了自己几个耳光,荔娘不忍,又放不下几个女儿,也就动了回去的心思。

    其实这家人的恶,就恶在其父母上,洪大自小就被父母管惯了的,从小胆子就小,荔娘受辱,他也不敢出言去管,这次见了黄大的阵仗,不知怎地,腰板就挺了起来,在家里就当着黄大的面埋怨了父母几句,也正因为如此,黄大才会放他一马,让他跟了过来。

    荔娘要回去,王况也不拦着,他知道,经过这样一来,荔娘的公婆怕是已经吓破了胆,再也不敢对荔娘恶语相向了。

    人来了,总是不能空手而回,和其他的王家女儿一样,王况一样让荔娘带了一包种子回去,也同样带了钱,当着洪大的面言明这是荔娘的私房钱,谁也不要想着打主意,若是发现了,定当不饶。

    洪大千恩万谢的带了荔娘回去了。王况这边也着人去唐兴,定了个日子,在南山脚下汇合,第二日出发去看那山洞。从唐兴到南山是二百里路,从建安到南山也是二百来里路,两边的路差不多,正好赶一天的路,天黑在山脚下的猎户搭盖的歇脚棚里住一晚,第二天爬山。

    南山,王况很熟悉,从小就爬惯了的,这时候的南山,虽然没有后世的那几条路,只有猎户和一些上山砍柴人踩出来的几乎不可辨的小路外,其他地方就都是茂密的树林和齐腰高的野草。但是,许多后世都有的特征,这时候就已经存在了,王况只走了一段,就已经和后世的记忆一一对应了起来,看来这个南山一千多年,除了树木会有所变化外,其他地方是没什么变化的。

    天色将晚的时候,一行人气喘嘘嘘的,总算是爬到了山洞所在的位置,山洞,也是和王况记忆中的一样,洞前一片空地,两边的山石形成一个喇叭口围着,山风吹到这里,就被喇叭口一挡,吹向洞中,带起一阵低沉的呜呜声,声音不大,不仔细听是听不出来的。

    黄大背了个包袱,在洞口,王况让黄大将包袱解开,里面是一尊一尺多高的大肚佛像,这是王况仿了这个时代还没出现的布袋和尚的模样,让王五雕刻出来的,底座上开有一个喇叭口,王况试探着走了几步,让黄大将佛像放在王况指定的位置上。

    佛像一放上去,顿时一阵阵低沉的声音响了起来,这声音不像是半夜江风吹过狭窄处而发出的那种可怕的让人听了毛骨耸然的声音,而是一种让人听了顿时心平气和的浑厚声音,如同身处于一座宏大的寺庙里,远处传来的低沉的诵经声。

    这就是王况和王五忙乎了十几天的杰作,为了这个发声,他们已经凿废了两尊石像才得。最后还是王五想出办法,去拿了厨房的吹火筒来,一边修凿,一边对着喇叭口用吹火筒吹,慢慢的调整,才有这种声音出来。

    要想让这山洞更加神奇,发出的声音就不能吓人,而是要让人听了肃然起敬,这是王况想到后世曾经在山洞里听到的声音而想出的办法,他是从鼓浪屿的得名由来而想到的,山石有孔,浪拍打会有声音,那么风吹肯定也会有声音,这个道理后世谁都懂,可这个时代,却是没人能懂的。

    -\ |书友上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