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四章 薄荷的乌龙-《食王传》


    第(2/3)页

    “听起来似乎是薄荷,也难为你了,没想到你竟然也知道薄荷,一般人可不懂。”应老头越听越是明白,这要找的东西和仙人茶放一块,那很明显的,就是要加进仙人茶里的,这可不是解暑的好东西么?为人直板并不代表着他一点点的联想能力都没有的,薄荷的药性,他是一清二楚。(薄荷在孙思邈的《千金方》里及隋代医学大家巢元方主编的《诸病源候论》及《四海类聚方》里都有提到过,由此可见,薄荷早就传入了中国。)

    “原来竟是薄荷,还是您老高明,这一听就知道,某可就不成了,哎呀,不好,听说了吗?”路人甲突然想起一件事,心一急,口头禅又出来了。

    “听说什么?”路人乙条件反射似的想也不想就接了下句。

    围观的众人一听,以为路人甲和路人乙这俩活宝又要卖关子了,正要起哄,路人甲却是径自的往下说了下去:“听说小东家差了人去长安,说是要找安息人打听薄荷来着,还许下了百罐顶级辣椒酱,不成不成,大伙让让,某这就去禀报给小东家知晓,可莫要耽误了,平白的让那安息蛮子得了便宜去。”

    “哎呀,那是得速去了,小东家厚道,咱们可不能让小东家平白的花了冤枉钱才好。”这是王况拿特等奖的那年被路人甲讹了一桌酒席的陈六郎,一听这话,就赶快催促路人甲走快点。

    “是呀,是呀,就不知道小东家派出去的人出发了没有,得,某这就去城门口走一遭,要是没派出的话,某就让城门兵帮着看着点,见着了好说一声。”这是另一个人,边说着,边就拔腿往北门方向跑,如果小东家派人去长安,北门那是必经之地。

    “既然如此,某家还有一匹良马,正好,某同你一道去,若是走不久,某就快马追上去告诉一声,省得路人甲去禀报小东家还要花不少时间。”这又是一个。

    “正是正是,你们加油啊。”其他人也纷纷附和着,并且很快的就让出了一条路出来。等到那几个离去了,大家又聚拢了起来,不过这会就不是讨论仙人茶和薄荷了,而是一个劲的夸赞应郎中,说多亏他识得这是薄荷,让小东家少花了冤枉钱,功劳不小云云。

    应老头也很是得意,他来建安后,其实医治的病人比起建安城里的三个私人药堂要少得多,而且他也很严格的执行了规定,来病坊瞧病的,必须得是付不起诊资去不了三个私人药堂的病人,如此一来,病坊也没有断了三个药堂的财源,加上这建安城里,大家都乡里乡亲的,谁家有钱谁家没钱,都基本知根知底,所以,有钱的又想逃掉不花钱瞧病的人基本是没什么市场。

    所以,事实上,应郎中的日子过得可比其他地方的病坊常驻郎中悠闲多了,因为建安人没钱的实在是少得可怜,只有那些家里没劳力的,或者说是游手好闲的,或者突然遭了灾的人才会困难些,但就这样也比其他地方的人要好不少,所以,应郎中悠闲到有时侯他觉得实在是无所事事,而主动的跑到其他的药堂当起坐堂郎中来,自然,他是免费的,本来药堂的坐堂郎中就是免费瞧病,赚的是药钱而已。

    所以,在建安,应郎中的人缘很好,至少和他在长安时没人理他比起来,那是天差地别。

    不过,应郎中也从薄荷事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辅国建安县伯真的是不懂医的,否则的话,怎么会连是个草头郎中都知道的薄荷也不懂呢?还要去找安息人要,这让他有些高兴又有些失落,高兴的是他和师弟的打赌是他赢了,失落的是,辅国建安县伯不懂医,那么自己就不大可能完成师弟交代的特殊任务了,哪里有师父懂医的而不传授给徒弟的呢?如此看来,辅国建安县伯的师父可能也是不懂医术的,或者说,他知道的几个方子也是从其他人那学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