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硬币-《食王传》


    第(2/3)页

    “噫?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这上面的字似乎和这枚古怪的东西上的字差不多,也是似是而非的,奉议郎你这又是从何而来?”画眉和尚这下来了兴趣,一下让他见到了两个似乎有某种联系的东西,他也能看得出来,这两样物事上的字体虽然不同,但却似乎有着同一个来源。

    “此乃内人于贞观三年所得,大和尚,你这又是哪年得到的,在何处得到?”

    “在何处得到?这话可不好说了,老衲也奇怪了,应该是去年罢,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是夏天,某正躺在在一个小破庙的香案上歇息,翻身的时候觉得身下硌人,于是发现了此物。不过,老衲明明在睡下前仔细的将香案清理过的,当时以为是哪位老友路过,偷偷跟老衲开了这么个玩笑,结果这一年来,问遍了老友,却是无人承认,正好来建安,干脆就送给你了,也算是个缘分。”画眉和尚伸手挠了挠他的光头,不以为意,在他看来,那硬币美则美矣,却是没什么用处,就如同他刚刚随手就将价值连城的艾叶绿当成个普通的石头一样。

    听了画眉和尚的话,又看他的神态,王况知道,再也别指望从他口中得到更多的信息了,不过画眉和尚的话也说明了这一元的硬币应该是去年,莫名其妙的就出现在了他的身下,也就是说,这硬币来的通道和自己来的不是同一个通道。

    画眉和尚最终还是谢绝了王况和孙铭前的挽留,施施然的走了,不过他走前还是想了起来,硬币应该是在房州的某个小破庙里出现的,但具体的地点,他也记不清了。

    “二郎,二郎?”孙铭前送完画眉和尚回来,发现王况还呆呆的站在那出神,心道,坏了,二郎不会入魔症了吧,这从小就喜欢新奇事物的,如今见到这么精美的物事,怕是着魔了,刚才他站在边上,可也见了硬币的模样,在他看来,怕是再巧的匠人也打造不出如此精美的事物,若是和它相比,先秦时的银币简直就是个渣。(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银币出现,不过不是圆形银币,而是铲形银币,当时的银币并不主要是用于流通,而主要是当做赏赐物品用,流通很少,市面上的通行货币依旧是以铜为主,这主要和我国银产量低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孙铭前也是第一次见到华容道,见王况是将华容道贴身收藏的,他也隐隐明白,这华容道和这枚古怪的像钱又不是钱的物事,或许与二郎的“生而知之”有关联。

    但他并不关心这个,他关心的还是王况的状况,王况一切正常,则孙家也将一如既往的发达下去,若要是王况有个三长两短,孙家也就到此为止了。而且,这些年来,他和孙韩氏可是真的把王况当成了自家的子侄,要是王况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有出了什么状况,回去后,估计就别想上得了床了。

    王况被孙铭前一叫,回过了神,勉强笑道:“伯父,况没事。”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孙铭前见王况还是原来的样子,不过似乎多了点心事,也没多呆,安慰了两句,就走了,王况从来都是有主见的人,自己从来也没有办法帮上王况一个忙,还是别在这添乱了,再说了,王况是把艾叶绿送了出去,可后面的给各地分号和建林酒楼及山外山送信交代以后若是见一个腰上挂了块绿石头的邋遢和尚,自称是画眉的,要好好招待的事情还得去做,艾叶绿知道的人并不多,一双手都能数的过来,要是画眉和尚到了分号里,分号掌柜不识得的话,可就把这么一个愿意帮着二郎背负黑锅的大好人给轻慢了。

    这些年里,孙铭前也算是想明白了王况为什么喜欢呆在建安而不愿意去长安,这就是不想太过出风头啊,而现在画眉和尚帮着王况扛起了黑锅,等于就是将许多人的目光吸引到了他那边去,这份胸襟,孙铭前自问是做不到的。因此,他也不会在给各地去的信里说画眉和尚就是王况的师父,算是给画眉和尚保留一分神秘感,这样也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他的安全,但他并不知道,王况还有魏小五这一批人马,有了艾叶绿在,只要魏小五知道了,就明白这是东家要他全力保护的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