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四章 点醒-《食王传》


    第(2/3)页

    当然,在那些武系官员的眼中,打是肯定要打的,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高昌当初不也是先发文,然后才打的么,但他们中的人大多都不知道去年李世民就已经发了文去质问回鹘各部了,算算时间,去回鹘的天使回来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而按王况的估计,打回鹘说不定就是今年冬天的事,正好可以利用冬天来检验一下行军饼及糟粕和琥珀糖等新东西在冬天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如若是作用明显,那么打高句丽就不用挑时间了。

    至于说大食那边,估计会打几座城下来示威一下,向大食人展示一下大唐军的战力,从而使得大食安息等国在大唐东征高句丽的时候不敢轻举妄动,以保证全国的粮草优先用于东征。

    出得宫门,侯君集紧走几步,尴尬的对王况笑笑:“建安侯,陛下说的正是某想表达的意思,望建安侯不要介怀为好。”按理说,他一个国公是没必要对王况这么一个郡公如此说话的,但在侯君集看来,如果当初不是王况的提醒,让他安下心来耐心的等待,说不定这高昌就不是派他去打了。

    “侯郡侯哪里话来,某又不是那不明事理的人,怎会不知?”王况笑笑,对侯君集的表现有点满意,不是满意他的表现,而是满意于他这个表现的后面隐藏着的和太子的距离似乎远了一些的事实。

    侯君集是陈国公,在陈国公之前是潞国公,但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以前的郡侯爵,因为他这个郡侯的爵可是从龙之功,当年的玄武门之变,他是主要的策划者之一,事变之后得了郡侯爵,到了贞观年间才改封国公。因此在他的心中,郡侯的爵位是最重,也是最能提醒人们,你们注意啊,某可是当年帮助陛下夺位的功臣之一。

    似乎忘了什么,王况走了两步,一拍脑袋,转身等侯君集上前,就轻声说了句:“郡候,若要人不知,除非己末为,高昌王宫之事,所知者甚众……”撂下这轻飘飘的一句,王况就走了。

    侯君集当下犹如是五雷轰顶,呆在那里面色惨白,王况都已经走出了好远,他才醒悟过来,跺了跺脚,转身又往回走。

    王况走得其实很慢,他一直在留意侯君集的表现,如果侯君集能够因为王况今天的提醒而有所收敛,如果能主动的找李世民去认错,那么就不会有以后侯君集被太子彻底拉拢了过去的事情发生,侯君集下定决心要帮太子谋逆,起引就是因为高昌战后的贪渎被人揭发,虽然没有获罪,但也因此而被贬职,使得他对李世民开始有了一些怨恨,又担心李世民年老后万一昏溃而来个秋后算帐找他的麻烦,所以干脆,又想仗着从龙之功而在新皇帝面前继续大红大紫,也正是因为他太过看重了从龙之功,所以才会有后面的悲剧发生。

    既然历史已经开始改变,王况也不介意再动用手指头给历史的车轮拨上一下方向,可以说,太子之所以敢发动谋逆,第一个倚仗就是长孙无忌,第二个倚仗就是侯君集,两人一文一武,如果自己将其武的臂膀给斩了,太子说不定就不敢轻举妄动,如此,也算是能对长孙皇后有所交代了。

    走得慢,不见侯君集追上来,王况在拐过一道弯的时候,眼角瞥见了那个失魂落魄的往回走的身影,嘴角不由向上一挑,笑了出来。

    “二郎什么事情如此高兴?”

    随着一声传入耳中,王况的肩膀也被人拍了一下,倒是把王况吓了一跳,不过脚却也随即的抬了起来踢了出去:“你属猫的呀,走路都没个声响的。”

    “嘿嘿。”徐国绪嘿嘿了一声,抬头冲一个方向呶了呶嘴,向王况做了个鬼脸。

    “一边去,一厢情愿的事,你最好烂自己肚里,否则哪天脑袋掉了你都不知道怎么掉的。”王况瞪了徐国绪一眼,徐国绪嘴角呶的那个方向就是武媚娘的寝殿方向,武媚娘拉拢王况的手段说起来其实并不很隐蔽,小六子都能看得出来,何况徐国绪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