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八章 两人得道-《食王传》


    第(2/3)页

    还有人也想学了山外山出高价来建林酒楼学椒盐,但一听说学费高达五千贯,就退缩了,五千贯都够他们在长安的好路段买个大宅子了,而现在推出椒盐的已经有那么多家,只有那几家的货是供不应求,而其他家的货则销量一般,他们犯不着冒这个风险,还是用自己推演出的配方的好。

    从朝廷公布了回鹘人的国书之后到过年的一个月时间里,林家铺子,山外山,行军饼坊是加班加点,一共销售出了三十万瓶的椒盐,一瓶一两,算起来就是近两万斤的椒盐,其中许多因为包装用的竹管不够用,那些买家等不及了,要求直接用油纸包了的,价钱一样,不然这三十万瓶的椒盐就要耗费起码三万根的竹子,三万的竹子不多,但难就难在要做成可以装一两的椒盐,还要能密封得住,一个熟练的匠人一天最多只能做十个,三十万的话,一百个匠人就要做一年,一时间哪里找来那么多的人手?

    不过也正是因为椒盐的热销,在京畿一带竟然也催生了一门新兴的手艺人,那就是给各大酒楼杂货铺专门做竹筒的行业,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订制,反正竹子的品种多的是,从比筷子还细的到和一人的大腿不相上下粗的品种都有,按不同的容量要求选用不同的竹子便是了。

    而这些匠人如果在没订单的闲暇之余,竟也琢磨起了利用竹子来做出各种的容器,从水壶到笔筒,几乎可以说,只有顾客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如此一来,竹子的需求就日益的扩大,引得许多地方的农户开始在房前屋后不适合种地的地方,都种上了竹子,当然也只限于适宜种竹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比如说常年少雨水的地方,那是肯定种不起来的。

    一瓶椒盐引发的产业大变革一直持续到了贞观十五年底,足足一年多的时间,这才稍微的平衡下来,这让朝廷更加认识到了新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对出境者的盘查就更家的严厉起来,这是后话不提。

    也是在年底,张三被王况辗转了几个地方,户籍也被魏小五用了当初高三在福州用的办法,全部改过,在上面完全的看不出任何与长安车马行有关连的地方,然后,人就被送到了长安,王况给张三谋了个流外九等的建安侯府辇者的身份,以后就专门帮王况赶马车,正式的当起了王况的随从。

    辇者不同于一般的马车夫,这个职位还是以前春秋时期就一直有的,就是为王公贵族驾驭车马尤其是战车的人,比如说帮李世民加皇辇的也是辇者,不过品级达到了从六品上罢了。现在的战争已经不使用战车,但辇者的职位还是保留了下来,所以辇者和车夫的身份就如同是一个是国家配的司机,一个是自己请的司机,一个是公家人,一个是私家司机的地位,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而经过黄大的测试,张三功夫也有一点,三五个人近不了他的身,虽然远不如黄大,但是这已经足够了,人没办法十全十美,张三的脑袋瓜绝对好用,当初在蓝田,他很是轻松的就将蓝田衙役们从王况的对立面转移到了让这些衙役对王况不再有任何的怨言,这个手段就不是黄大这种行事差不多是直来直往的性子所能具备的了,可以说,黄大是聪明,但为人较直,而张三为人比较圆滑。

    黄大不可能总跟在自己身边,一个游击将军跟在一个郡侯身边,而且还是陛下许可了的,其他人说不了闲话,就算是李世民没有认可,但以王况的爵位,别说找一个从五品上的游击将军的随从,就是找个正五品上的定远将军做随从,也是符合律法的,郡侯,已经是属于高层官员之列,是正三品的大员。只比从二品的开国县公低一级,但王况的郡侯是辅国郡侯,所以如果还有个开国郡侯的话,那么王况的排名还要靠后一些,不过这时候已经没有任何人是开国郡侯了,只有曾经有过几个,现在都已经至少升为开国郡公了。

    本来这时候的朝廷里,就只剩了一个县侯的爵位是侯一级的,再往上就是公了,王况的存在,让朝廷又再一次的破例,重开侯爵。这无形中为各大豪门大阀家族子弟获得爵位的机会大大增加,所以,对于王况升郡侯,是没有任何的反对声音,甚至于还有不少人希望李世民能早一点兑现他当日的承诺,给王况封一个王呢,哪怕是郡王也成,如此一来,又开了封异姓为王的先河,这爵可就大大的增加不少位置不是?

    当然如果王况封王,那么他这个王的含金量就不是那些内附一族封王所能比得上的了,比如说安逸王,他要是回到琉求去,那么他这个王还能呼风唤雨,但到了唐廷,就是一个县令都可以不拿他当一回事,又比如说回鹘汗王,本来他就是一国之主,对唐称臣,封他个王那是理所当然,他这个王也只能在回鹘地面有用,到了长安,说的话,如果别人尊敬他,那就嗯嗯啊啊的应一句,要不是尊敬他,就当他是放屁了。

    而王况不同,他当初只封个县伯,就是跑到回鹘去,回鹘人对他说的话也不敢不当回事,就更别说到唐廷的直接管辖地界了。所以如果按广义面上来说,这时候不是没有异姓王,只是这些所谓的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王,而如果王况封王,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异姓王。不然也不会发生在建安的时候,安逸王要颠颠的跑去拜访王况这个县侯的事情了,要知道,二者在名义上,安逸王是正一品,当初王况的县侯只是从三品。看看鱼袋就知道了,王况配的是金鱼袋,安逸王配的也是金鱼袋,但王况的金鱼袋比安逸王的要精致不少,这可是同是内府督造的东西。

    总而言之,安逸王的地位换后世的说法,那就是“享受某某待遇”,而如果王况封王,那就是真的是那个位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