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制作新宝钞的事情有了眉目,可旧钞的事情依然没有解决啊。 谁都不知道市面上有多少假钞,全部回收朝廷也承受不住。 关键是,如果不将造假之风遏制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假钞流入市场。 到时候朝廷怎么办? 朱标就将当前的困境讲了一遍:“景恪可有解决之法?”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朱元璋和朱标也没有打扰他,大殿一时间安静下来。 过了约莫一刻钟,陈景恪终于开口:“之前发行宝钞时,可有统计过每个地方发行了多少?” 朱标摇摇头,苦笑道:“并未具体统计过,近几年发行的情况,我们还能推测出一个大致数字。” “再往前发行的,就无法统计了。” 陈景恪心下叹了口气,果然如此。 老朱真是啥都不懂,全凭自己的想法来制定政策。 但这会儿说这些已经晚了,只能想办法补救。 “各地域之间流通性很差,那些人制作出来的假钞,只能在本地使用,且很难流入外地。” “先派人去全国各地,悄悄的查一查当地宝钞情况,看哪里的假钞数量最多。” “基本就可以确定,当地有人在造假。” “然后再查,哪些人手中流出的宝钞最多……差不多就能锁定是谁干的了。” 本来朱标想说,万一那些人把假钞运送到异地使用呢。 听到最后一句,顿时就不说话了。 不管他们将假钞拿到哪里使用,只要规模足够大,就必然需要一个有足够实力的人,往外释放才行。 找到那个人,就能揪出造假钞之人。 “此法甚妙,果然还是景恪你对宝钞最为了解啊。” 陈景恪谦虚的道:“殿下过奖了。” 朱标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又皱了起来: “如果百姓拿假钞前来兑换物资,我们是给还是不给?” “只是一两个人,我们不兑换还没什么。” “若持有假钞的人很多,我们要是不兑换,恐怕会引起百姓恐慌。” 朱元璋突然开口道:“换,不论真假全换,不论朝廷损失多少钱粮,将来都能十倍百倍的补回来。” 朱标顿时就明白了这话的意思,敢造假宝钞的,必然都是当地有钱有势的人。 将他们揪出来,九族灭了,家产全部充入国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