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核查结果上交给皇帝,最后用不用依然是皇帝说了算。 在这个过程里兵部就是工具人,虽然可以利用审查权影响武将的任免。 但没有决策权,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而且他敢确定,这个法子朱元璋肯定会支持。 原因很简单,将级军官的任免权力收归皇帝手中,是对皇权的加强。 当然,现在这一切都只是他的计划,后续具体该怎么做,还需要仔细斟酌。 毕竟武将做大的后果,比重文轻武的结果好不到哪去。 文武双方吵了半天,眼看就要打起来了,朱元璋才干咳一声: “咳……朝堂喧哗,成何体统。” 群臣立即停止争吵,齐声道:“臣等失仪,请陛下责罚。” 动作熟练的好像是演练过一般。 朱元璋目光扫视一圈众人,训斥道: “咱听你们吵了半天,有用的主意一个都没有,让咱怎么放心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伱们?” 群臣:“臣等知罪。” 朱元璋:“知罪知罪,这话咱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咱想听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文官上前一步,似乎想说什么。 朱元璋先一步说道:“什么礼仪之邦,道德教化四夷来降,这样的空话就别说了。” “你们是真傻还是当咱傻?靠狗屁道德要是能让四夷臣服,天下早就实现大同了,还会发生那么多次朝代更迭?” “要是道德那么好用,那还要这百万大军做什么?” “在边关放几万名读书人不就天下大定了吗?” 一席话说的文官羞愧难当。 “哈哈……”武将则笑的特别大声。 他们没有发现,徐达等高级勋贵都没有笑,而且面容很严肃。 朱元璋将目光看向他们:“你们笑什么?” 诸将的表情顿时就僵住了。 “未经朝堂允许擅自出兵,你们想做什么?造反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们就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 “那是不是哪天你们也能领兵杀进皇宫?” 武将们顿时瑟瑟发抖,一个个低着头和鹌鹑一般。 文官则觉得扬眉吐气,一群武夫,挨批了吧。 让你们嘚瑟。 朱元璋骂过人之后,将目光看向徐达:“天德,你说此事该怎么处置?” 徐达出列道:“陛下所言甚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无令而擅启战端,乃大罪,当严惩。” “尤其是赵秩赵少卿,身为使节团正使事先不能察觉危险,事后擅自灭国,请陛下将其召回严惩。” 文武双方都惊讶的看向他,作为军方第一人,竟然不想着替下面的人开脱,而是要求严惩? 不对…… 武将们还在疑惑,某些文官却反应过来,此战拿主意的貌似是赵秩。 耿子茂这个护航武将,从哪算都只是二把手。 论功,赵秩是头功。 论过,他也是首犯。 关键他是鸿胪寺少卿,妥妥的文官。 好呀,好呀。 原来你徐天德打的是这个主意。 见到我们文官立下灭国之功,就坐不住了,想要打压是吧? 好好好。 于是有文官站出来说道:“陛下,魏国公之言臣不敢苟同。” “南洋使团未经朝廷允许就灭亡吕宋,确实有过错。” “但吕宋自身勾结倭寇,残害南洋大明百姓在先。” “又在宴会上刺杀赵少卿等人,事发突然来不及请示朝廷,他们也是迫于无奈才用兵的。” “况且在离京之时,陛下授予其便宜行事之权……” “故,臣以为,赵少卿、耿将军等人功大于过……” 其他文官先是惊讶,这是啥情况? 然后听到他们一直提赵少卿,也陡然明白过来。 好吗,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俺们文官里好不容易出一个灭国之才,可不能让你们军方给害了。 于是纷纷站出来替他们说项。 然后文武双方再次吵了起来,只是这次他们双方完成了角色互换。 朱雄英用衣袖遮住脸,肩膀不停抽抽。 陈景恪在后面想笑又不敢笑,憋的肚子疼。 徐达才是会玩的啊,几句话就逆转了形势。 果然,屁股决定脑袋。 文官一开始反对,是不想军方做大。 后来反应过来,首功是赵秩这个文官的,立即就改变了立场。 武将这边也差不多。 啥?这个灭国首功是一个文官的? 呵……没有朝廷命令轻启战端,必须要狠狠处罚。 龙椅上的朱元璋看的一脑门黑线,没好气的瞪了徐达一眼。 这就是你给我出的点子? 徐达耸了耸肩:你就说问题解决没有吧。 朱元璋也懒得再问他们的意见了,让众人安静下来,就将目光看向朱雄英: “乖……咳,雄英你可有什么想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