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心中暗暗决定,将来一定好好回报徐家。 之后徐达作为军方的代表,将新军制呈送给了朱元璋和朱标。 朱元璋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先问陈景恪道: “伱给咱说说,文明治军和帝国计划有何关系?” 显然,那一番对话他早就知道了。 陈景恪说道:“陛下应当看过《马六甲海盗》,可还记得,书里称海盗代表着自由,朝廷水师代表着压迫?”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确实有这样的记载,那不是海盗用来美化自己的吗?” 陈景恪说道:“不全是,在第二部里会对此事做出解释。” “海盗来自各个地方,登船之后会抛弃岸上的身份,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谁有能力谁就是老大,劫掠的财物按照贡献大小分配。” “如果一艘船待遇不公,大家就会找机会投靠别的海盗船。” “没了船员,海盗头子就算再有能力也没用。” “所以海盗头子必须想办法维护相对的平等和自由。” “海军则不一样,有着森严的等级。” “在船上大家是上下级关系,下了船也一样是上下级关系。” “普通士兵是不敢反抗逃走的,因为他们在岸上的家人就是人质。” “所以,水师内部充满了压迫和剥削。” “上级可以肆意欺凌侮辱甚至残害下级。” “所以,海盗代表的是自由,而水师代表的是压迫。” 朱元璋嗤笑道:“荒谬,你是没见过真正的海盗是什么样子的吧?” 陈景恪却叹道:“陛下,倭寇的内部情况与此非常相似。” “日本的等级更加森严,可上船当了倭寇,即便是贵族也会收敛自己的傲气,不会肆意欺凌奴隶出身的同伙。” “我还打听过西方的情况,那边的海盗也大致如此。” “大明沿岸的海盗之所以不一样,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家人,被海盗头子控制住了。” “但现在情况变了,大明开海之后海贸繁华,必然会有很多人选择铤而走险。” “海盗来自天南海北,孤身一人进入海洋。” “上了船是伙伴,下了船谁都不认识谁。” “海盗头子没有家属当人质,靠什么来控制船员?” “以后的海盗,也会慢慢演变成我说的情况。” 朱元璋不说话了,他虽然不了解倭寇的内部情况,但他相信陈景恪不会用此事来骗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看,海盗确实更加公平自由,军队充满了压迫。 可是…… “就因为这个原因,你就要大动干戈推行文明治军?”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我曾经给您讲过,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从高层看是中央集权的过程。” “从底层看,是百姓逐渐获得人权的过程。” “从这个规律来看,文明治军是发展的趋势。” “与其等形势逼着我们不得不前进,不如我们主动引导时代的发展。” “如此就可以避免因此造成的混乱。” “其二,如果我的推测成真,海盗代表着自由,水师代表着压迫。” “我们的士兵会怎么想?他们还会心甘情愿的为大明而战吗?” “到时候恐怕会影响帝国计划的推行。” 朱元璋眉头紧皱,他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这个道理。 万事就怕对比。 没有海盗做对比,大家还能忍受这种压迫。 可如果陈景恪预测的情况真的出现了,那事情就麻烦了。 关键,如果是别人做出这个预测,他会当成笑话听。 可现在做出预测的是陈景恪。 由不得他不重视。 陈景恪继续说道:“还有太孙要在军中搞教化,如果军队处处充斥着压迫,这个教化要如何进行?” 事关自己大孙子的计划,朱元璋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论未来会如此,咱们都不能冒这个风险。” “那就让蓝玉负责这个计划吧,以你们的关系,他会将此事办好的。” 最后的阻碍终于消失,陈景恪欣喜的道: “陛下英明。” 之后,朱元璋就拿起新军制慢慢翻看起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