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陈景恪提出了国家发展计划的制定方法,但真正去实施的时候才发现,到处都是问题。 别的不说,第一步将全国数据化就做不到。 面对这种情况,朱标苦笑道:“以前我一直以为,大明对地方的掌控足够细致了。” “今日才知道,竟是如此的粗糙,连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 朱元璋看完要求,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说道: “这些东西咱看一眼头就晕,只能靠你去做了。” 顿了一下,他郑重的说道:“能者上庸者下,朝廷的官员该换的就换掉,不用考虑我的意见。” 需要‘下’的又何止是官员,还包括他这个皇帝。 朱标身躯一震,深吸口气说道:“是,爹您放心,我一定会将这些做好的。” 陈景恪默默的看着这一切,知道老朱退位已成定局。 之前倒不是老朱不愿意退什么的,而是处在可退可不退之间。 如果情况顺利,他就顺势退了。 要是情况有变,需要他这个开国君主站出来,那也没必要强行退。 比如,他原本计划是今年年末退位,但因为军事改革,不得不将此事推后了。 而这一次,则是必须要退了,再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挠。 促使这一切发生的原因,就是数据化。 将全国数据化,需要对国家做最细致深入的了解。 必须要坐在皇帝的位置上才能展开,监国的身份都不行。 还有个原因,数据化彻底超出了朱元璋的理解。 别的什么帝国计划,什么商业计划,虽然不懂却也能根据要求按部就班的去做。 数据化全国,他连方案都看不懂,更别提去做了。 如果是以前,他肯定会觉得备受打击。 现在除了有点唏嘘,更多的还是轻松。 “咱早就知道自己落伍了,之前还能借口扶一把标儿,赖在这个位置上。” “那個什么数据化,咱看都看不懂,哪还有脸赖在这个位置上呦,退了退了。” 老朱靠在躺椅上,嘴里满是唏嘘,脸上却全是欣慰。 马皇后知道了事情的详情,也果然不再劝: “也好,退就退吧。你都给我说多少次了,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老朱自己都乐了:“也是,咱都说多少次要退了,再不退实在说不过去了。” “有标儿和雄英在,咱退的也放心。” “哎呀,有子有孙如此,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话刚说完,就见徐妙锦一脸不耐烦的走了进来。 朱雄英跟在后面,一脸讨好的道: “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吗,妙锦你就别生气了。” 马皇后无语的道:“这没脸没皮的样子,和你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老朱得意的道:“嘿,在自家媳妇面前,要什么脸皮。” —— 陈景恪再次过上了繁忙的生活,每天吃住在皇宫,没日没夜的工作。 偶尔回家一趟,还要带着厚厚一摞资料。 精神恍惚间,他几以为自己又穿越回了前世。 没办法,虽然数据不全,但工作计划还是要做的。 细致的计划做不了,那就做一个粗略的框架出来,以后慢慢再填充内容。 而且这第一份政府工作计划,也是为以后树立一个模板,显得尤为的重要。 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做计划,有多困难可想而知。 陈景恪觉得自己的头发都要保不住了。 关键是,这个时代的人抓不住重点。 或者说,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做计划,缺乏前瞻性。 他只能一点点把这些东西给加上。 比如,钢铁产量,压根就没人重视。 工作计划里,就没有提高钢铁产量这一项。 当陈景恪指出这一点的时候,朱标的团队成员都很惊奇。 铁确实很重要,但大明的铁已经够用了。 列入朝廷工作计划,小题大做了啊。 其实倒也不能怪他们,对于古典社会来说,开矿确实是弊大于利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