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是真正的警告,不是开玩笑。 徐达也知道这次的事情有多严重,郑重的表示以后绝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事实上他也有些后悔,当初不该那么冲动。 当时那种情况,让杨璟自杀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可以保全他的家小,徐达也不亏欠他什么,还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但反过来说,谁又能料到后来会发生这么多事情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他选择保杨璟也不算错。 还帮朱棣留下了一个人才。 前世靖难,杨璟就立下大功,他的儿子杨洪也是靖难功臣。 一家子为朱棣鞠躬尽瘁。 这一世杨璟成了燕国的军事统帅,帮助朱高炽打下了潘地亚国。 只能说,大家都在凭良心做事,莫要问那么多未来。 谁都预料不到未来会发生什么,想的太多反而什么都不敢干了。 锡兰岛那边的锦衣卫,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见总部回信,说经过调查此杨璟非彼杨璟,他们也没有怀疑什么。 毕竟大家都是人,搞错了也不奇怪。 倒也不是没有人起疑心,可朱雄英的亲笔回信,却让他们打消了继续追查的念头。 没人敢和实权太子对着干。 紧接着朝廷的赏赐到达,杨璟名列其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更是让他们彻底将此事埋在了心底。 燕国方面也是一样,看到朝廷对杨璟的赏赐,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这件事情终于瞒过去了。 杨璟自己也非常高兴。 虽然没有办法恢复本来身份,但能用本来姓名公开活动,对他来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对燕王府也更加的忠诚。 朱棣冒那么大险帮他,这个恩情他永远都还不完啊。 —— 且说,此时的燕国已经控制了潘地亚全境。 在攻破潘地亚王都之后,燕军入城三日不封刀,王都人口减少了六成。 朱高炽毕竟年轻,且受到陈景恪影响极大,对这种人间惨剧有些接受不了。 姚广孝没有安抚他,而是严肃的说道: “您必须收起自己多余的仁慈之心,否则对燕国军民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我下令屠城不是因为嗜杀,而是必须要这么做。” 朱高炽不解的道:“为何?” 姚广孝解释道:“其一,为了激励军心。” “这里是异国他乡,将士们缺少归属感,这对士气的影响非常大。” “这种时候,和他们说什么家国天下思想是没用的。” “只有最实在的利益才能打动他们的心,只有释放他们兽性的一面,才能让他们保持心中的战意。” “屠城劫掠,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朱高炽听的很认真,尽管这种思想与他所学相悖,他依然没有质疑。 对此姚广孝非常满意,世子谦虚能听的进去谏言,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君主了。 “其二,立威。” “我们是外来者,靠仁义是无法统治人心的,能依靠的只有杀戮。” “只有将他们杀怕了,才不敢反抗。” “其三,消灭潘地亚国原有的统治阶层。” “身毒采用的是种姓制,潘地亚的高种姓大部分都聚集在王都。” “这里的平民,也大多都是第三种的吠舍,他们是潘地亚的精英阶层。” “我们利用屠城的机会,将他们中的大部分清除,剩下的也不成气候了。” “然后我们再将剩下的收编,利用他们将我们塑造成高种姓。” “如此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来实现对潘地亚的统治。” 朱高炽一副受教的模样,说道: “原来如此,多谢大师教诲,高炽受教了。” 姚广孝谦虚的道:“世子太客气了,其实这也是陈伴读的计划,我不敢居功。” 朱高炽看了一眼大明的方向,说道: “景恪……哎,也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