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正因为享受过相对的自由,她们更加无法接受孔家那种方式。 想想自己一辈子被锁在小院子里…… 想想自己死了丈夫,还要被道貌岸然的同族奸淫…… 想想自己因为说错一句话,不小心看了别人一眼,就要被活活打死…… 只是想想,她们就有种崩溃的感觉。 于是,也彻底恨上了孔家。 有人要说了,这就恨上了?也太草率了吧? 并不。 女人心思本就更加细腻一些,也更加的敏感。 很多时候情绪就是这么的莫名其妙。 然后这些女人就开始在各种场合,宣扬孔家的恶行。 而且她们不光说,还要求别家的女眷必须支持自己。 孔家如此邪恶,你竟然不恨他们? 那你就是支持孔家,你是我们女人的敌人,我们要孤立你攻击你。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女人加入了她们的行列。 枕头风的威力,懂的都懂。 更何况,现在的大局一目了然。 太上皇挖了个坑,理学和孔家跳了进去,现在是清算的时候。 孔家和理学必然会被收拾的很惨。 在这种时候,大家自然知道该怎么选择。 更何况,理学占据文官系统大半壁江山,他们被收拾要空出来多少位置啊。 那我们不就有机会往上走一走了吗。 于是,一股针对理学派的风向开始形成。 不过即便到了此时,大家依然认为,老朱是准备狠狠敲打一下孔家,打压一下理学。 并没有想过灭孔废理这种情况。 老朱眼看时机差不多,就一改之前的态度,严厉催促刘敩等人,尽快将孔家案件审理清楚。 刘敩等人那真是后悔的肠子都青了,然而覆水难收。 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去查。 到了这一步,大明周报也不再伪装了,直接开始质疑理学的大佬们的立场。 也不用找别的借口,就拿孔家的事情说事儿。 这都一个多月了,你们还没审出个所以然来。 莫非真如传闻的那般,你们的刚正不阿是装出来的。 之前逼宫只是单纯为了夺权? 另一篇文章,更是直接说: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理学大佬表示,他们内部正在紧急协商,如何断尾求生。 只是内斗的厉害,谁都不想成为被牺牲的那个人,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商量出策略。 而且大家都不想背负杀死圣人之后的骂名。 这一篇报道,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同的理解。 普通百姓的想法是,果然和我们猜的一样,这些理学就是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 自认为比较理智的,这认为这应该是故意引导话题。 但唯有理学派的核心官吏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那么,到底是谁将这些消息泄露出去的? 本就四分五裂的理学派内部,再次出现了信任危机。 自然也就更商量不出,什么统一的应对办法来了。 —— 时间很快就来到五月十八日,这天东宫传来好消息。 太子妃徐妙锦诞下一麟儿。 太子嫡长子出生了。 朱雄英的子嗣很多,目前已经有四子三女。 然而嫡长子的出生,依然震动朝野。 皆因按照大明的礼法,这个孩子将是皇位第一顺序继承人。 最高兴的莫过于老朱、马娘娘和朱标了。 终于见到第四(三)代继承人了,这是妥妥的祥瑞之事啊。 为此朱元璋下旨大赦天下,并赏赐给所有十岁以下孩童一盒肉罐头。 以示普天同庆。 徐家就别提了,门槛再次被踏破,徐达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 有了这个孩子,徐家的地位就更稳固了。 除了徐家,还有一家也非常热闹。 那就是陈景恪家。 当确定太子妃产下的是男婴之后,就有无数人给陈家也送上了贺礼。 这份礼物,是送给未来皇后小圆圆的。 这可是老朱和马娘娘钦定的婚事。 嗯,陈景恪的两个孩子,姐姐叫圆圆,弟弟叫团团。 这是乳名,正式名字要到周岁以后才取。 这自然也是迷信。 古代医疗差,婴儿腰折率高。 百姓就认为,不给孩子取名,阎王爷的生死簿上就没有孩子的名字。 黑白无常就没办法来勾魂,以此来保住孩子的性命。 还有一些风俗,比如给孩子取贱名,好养活。 比如什么狗蛋、粪叉、箩筐之类的。 陈景恪自然知道,这都是迷信思想。 但还是那句话,反正又没啥害处,何必一定要纠正呢。 等生活条件达到了,风气自然就扭转过来了。 所以,他也没给孩子取正式的名字,而是用了乳名。 嗯……他知道近亲结婚不好,但只是一代人是不会有问题的。 怕的是三五代近亲结婚,甚至几百年上千年,都是几个固定家族联姻。 这样才会导致可怕的后果。 所以,并没有强行反对这门婚事。 等后面科技水平略微提高了,在顺理成章的提出相关理论,并禁止近亲结婚。 这样更加的水到渠成,遇到的阻力也会小很多。 言归正传。 对于大家迫不及待讨好未来皇后的行为,陈景恪又好气又好笑。 你们现在就送礼,是不是忒早了点? 福清倒是非常开心。 陈远和冯氏就更别提了,陈家娶公主就算了,竟然还能出皇后。 搁以前,他们做梦都不敢想这样的好事。 不光是外人对陈家的态度有所改变,就连亲朋友的态度,都有所变化。 比如徐达,直接就将圆圆当自己家的了。 至于老朱、马娘娘他们,就更别提了,就差把孩子抱宫里自己养了。 朱雄英更过分,直接以爹爹自居。 关键他不光喜欢圆圆,连团团也一起喜欢。 一见面就是‘爹爹来看你们了’,完全无视了他和这俩孩子同辈分的事实。 不顾也没人纠正他就是了。 大家各论各的就好。 而且他喜欢两个孩子,不是更好吗。 太子嫡长子的诞生,也让许多人看到了机会。 这是天大的喜事,那自然要‘喜’起来,沾了血岂不是就不美了? 万一血煞之气冲撞到这孩子怎么办? 于是,就有人借机上奏,希望太上皇能暂停杀戮,为孩子祈福。 孔家的人,也上了贺表以及请罪书,希望太上皇能看在圣人的面子上饶过他们一次。 以后他们保证悔过自新。 然后……这些人就全部被罢官了。 朱元璋在朝堂明确表示,孔家罪大恶极天理难容,不查清楚愧对天下苍生。 敢再有为其求情者,以同罪论处。 至于孔家,老朱也没忘了他们。 下旨将其家族子弟全部圈禁在曲阜祖地,没有圣旨不得放任何人外出。 并命军队进行封锁。 执行此事的,正是刚刚参拜过孔庙的李善长。 这下,朝野终于明白了老朱的决心,再也没人劝说。 但也有很多人开始担心孔家,害怕朱元璋惩处太过。 很多读书人自发前往曲阜,准备包围圣裔。 老朱听闻此事,冷笑道:“既然他们要去送死,那就随他们去好了。” “让方孝孺将此事发表在报纸上,咱倒要看看,有多少人效仿。” 陈景恪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连忙劝道: “陛下,这么做要死的人就太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