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狂放不羁,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同时何尝不是郁郁不得志呢。 没有孟贵妃,只有杨贵妃。 他被赐金放还,一生再未在仕途上一展抱负。 他亲眼看着他心心念念的国家因为安史之乱彻底地失去了辉煌。 欲上青天览明月,到最后溺死在水中,他也不知自己揽的到底是明月,还是他颇有遗憾的一生。 纵观一生,他最深切的想法不是不受重用的郁闷,而是没有子美相伴身侧自己那些看起来幼稚傻气的事情的一生,当真是无趣极了。 他溺亡后,魂魄似是不受控制一般,他看到了杜甫草堂,看到了年老体弱贫困交加多的杜甫。 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他也看到了杜甫临死前的不甘心。 此刻,他终于明白了子美离开天庭前的那句话。 “好好待杜子美。” 他们全新的一生,是杜甫求来的。 杜甫是杜甫,子美是子美。 子美,因杜甫而出现。 子美的话,他会谨记在心中,也会一一听从。 才华横溢,神来之笔的诗仙大人从某一日起,就再也未给他人提笔赠诗了。 世人皆知,后来,唯有杜子美能得李太白一首诗。 旁人再肖想,都无用。 李白身旁的那把剑鞘也不知什么时候偷偷换了。 …… …… 大唐历,145年。 此时的大唐鼎盛一时,四方朝拜,河清海晏,外夷臣服。 史官笔下,大唐最惊才绝艳之人,便是当年一起入仕途的杜子美和李太白。 一文一武,匡扶大唐基业。 加之圣上圣明,君臣开启了大唐的又一段辉煌。 听说,杜子美和李太白在人民安居乐业之后辞官修仙,一同飞升。 关于杜子美和李太白的故事,在民间说书人的口中一辈接一辈的流传着。 真假无人去求证,全当一段美好的念想。 后人整理唐明皇遗迹,发现唐明皇的墨宝中有一句话频繁写到。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他们翻遍典籍也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出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