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打,要打,棒子棒子鸡,你是使棍的,你出棒子,我出虫,虫嗑棒子,虫来了!”说着,挥刀砍来。 打仗,赵匡胤是认真的,他举棍相迎。马打盘旋,没走几个回合下来,姚内斌的头盔就被赵匡胤打落。 追星失败,姚内斌打马就逃。 后周大军一起掩杀,辽军丢下数百尸体,逃回关内。 很快,周世宗也到达瓦桥关,后周大军云集城下。 赵匡胤给姚内斌写了一封劝降信,一箭射到城楼上。 姚内斌回箭书道:“亲,容我商议,明日答复。” 赵匡胤心知肚明,也不强迫。 第二天就热闹了,姚内斌一早就派人到达赵匡胤大帐,献上投降书,表示愿意开城投降。城内已经开始净水洒街,鲜花铺道,张灯结彩,备好锣鼓,扭起秧歌,准备欢迎周军进城了! 赵匡胤率军轻松接管了瓦桥关。 周世宗授姚内斌为汝州刺史,将瓦桥关更名雄州。 后来,大宋名将杨六郎镇守“三关”,其中就有雄州(瓦桥关),另两个是霸州(益津关)、淤口关。 由此可见,瓦桥关也是了不得的战略要地,打仗讲究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大周占据着天时、人和。要命的就是这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仗都可以不用打,直接靠一张嘴巴,用说的就行。 有了姚内斌的号召,至此,辽军中的汉军将领开启了认祖归宗,全面回归模式。 淤口关(今河北霸县)守将献关归降。 莫州(今河北任丘)刺史刘楚信献关归降。 瀛州(今河北河间)刺史高彦晖献关归降。 周世宗柴荣,忙得不亦乐乎,他要给这些归降的辽将,置办一模一样的奖励和赏赐,打仗,累的是身体,这活,虽然身体不累,可是他心累啊,要做到不厚此薄彼,一碗水端平,真是不轻松。 只用四十二天时间,兵不血刃,没费吹灰之力,后周军就收复了三州三关十七县。 战报传到“睡王”辽穆宗耶律璟那里,他只淡淡地回了一句:“此本汉地,今以还汉,又何惜耶?”转身又睡去了。 ◆离奇得病 柴荣决定继续挥师北进,一举攻下幽州,夺回燕云十六州。 在攻下易州和固安后,柴荣诏令犒军三天,让大军休整一下,养精蓄锐,顺便整理战备,以图再战。 这天晚上,柴荣心中高兴,就多喝了几杯。 北方的夜晚,还是有些冷,夜里醒来,柴荣感到头似针扎,痛得厉害。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世宗突然染病,众将也没太当回事,毕竟,柴荣今年才刚三十九岁,正是年富力强、如狼似虎的时候。 柴荣也想着休息几天继续北进,可是这病情是越来越重,开始的时候,是头痛眼睛不舒服,第二天竟然连耳朵也开始嗡嗡的了。 这是典型的病毒性感染,如果放到现在,青霉素、各种素的一上,大不了打个吊瓶,根本不是大问题。然而,那是在五代,而且随军医生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 柴荣一病不起,咳得一天比一天厉害,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赵匡胤等人见此情形,纷纷劝说世宗先回京,等养好病后,再行北伐。 “这场病,来得真不是时候,燕云十六州,眼看就要全部回归我大周,可是这身体!”柴荣叹了一口气。 山高挡不住愚公,困难吓不倒英雄,英雄只怕病来磨。 无论心中有多少的不愿意,心中的想法万千条,脚下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回京养病。 临行前,柴荣做了严密的军事部署和战略规划。 任命大将陈思让为雄州都部署,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守好关隘。 撤回易州等处军队,以白沟河为界,与大辽隔河对峙。 柴荣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轻易出击,等我回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