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无声的结局-《名义:我才是最后的赢家》


    第(2/3)页

    高育良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说:“我同意。侯亮平同志确实需要在一个相对清闲的环境中沉淀一下。市政协很适合他。”

    就连一向与侯亮平不和李达康,虽然内心极不情愿接收这个“麻烦”,但看到大势所趋,也不敢公然反对,只能言简意赅地表示:“京州市委会安排好侯亮平同志的工作。”

    其他常委更是纷纷附和。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次火灾背后绝不简单,侯亮平已经成为某个巨大漩涡的中心。将他调离少年宫,既是保护他,也是保护整个汉东官场不再被卷入更深的纷争。

    消息传到侯亮平耳中时,他正在少年宫的临时办公室里整理火灾善后材料。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次他没有暴怒,没有抱怨,甚至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波动。

    他只是静静地听完组织部的通知,然后平静地说:“服从组织安排。”

    这种反常的平静,反而让熟悉他性格的人感到不安。但只有侯亮平自己知道,在经历了大起大落、生死考验后,他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和地位。

    他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一枚棋子,一枚可以被随时牺牲的棋子。之前的种种不甘和愤怒,现在看来是多么可笑和幼稚。

    第二天,侯亮平默默地收拾好个人物品,没有与任何人告别,独自一人前往京州市政协报到。市政协给他安排了一个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的闲职,有一间不大的办公室,但几乎没有什么具体工作。

    侯亮平安静地接受了这一切。他每天准时上下班,坐在办公室里看书看报,偶尔参加一些无关紧要的会议,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意见。仿佛变了一个人。

    只有偶尔夜深人静时,他眼中才会闪过一丝不甘的光芒。但他知道,现在的自己已经没有了任何筹码,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和隐忍。

    而省委大院里的那些大人物们,也很快将注意力转向了更重要的事情。侯亮平这个名字,逐渐淡出了他们的视野,成为了汉东政坛一个渐渐被遗忘的注脚。

    只有宁方远偶尔还会问起他的情况。得知侯亮安于现状后,宁方远也只是轻轻点头,不再多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