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如梦初醒-《北斗星辰》
第(3/3)页
他将这款接收机命名为“天星一”,在他的规划当中,恨不得一直做到“天星二八”,把二十八星宿都占全。
在跑客户前,他自认为做了非常周密的调研。首先,他仔细的研究了天罡卫星导航系统办公室,或者“天罡办”。这是整个天罡卫星导航系统的管理方,可以说是这套系统的指挥中枢。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往往分为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大板块,所谓空间段,就是天上运行着的卫星,地面段,则是为了支持卫星工作的地面基础设施,如地面站,而用户段,顾名思义,就是所有的应用领域,用户通过可以接收到天罡卫星定位导航信号的接收机,来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多个目的,支持相关的各项应用,比如开车导航、车队监控、测绘和国土勘察、地面沉降监控等。
天罡办负责整个空间段和地面段的总体设计,并且为用户段的信号格式等技术规范制定统一标准,使得整个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现不间断的闭环运行。
作为民营企业,他深知空间段的卫星和地面段的地面站基本是由中宇航那样的大型央企为天罡办建造提供,自己无论从资质还是能力,都不可能参与其中,想在天罡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中分一杯羹,只能从用户段入手。但哪怕只有用户段,市场也已经足够了,“卫星导航可以应用的领域,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
这也是为什么,他把全部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在天罡接收机之上。
然后,他把用户段的客户全部列出,从军方开始,一直到天文、气象、地调、测绘、物流等专业单位和相关企业,逐一研究其需求和痛点,再按照自己能够利用的学校导师、家庭等社会关系的亲疏远近,将它们按照优先级排序,排在前面的,他就先跑,后面的,就后跑。
可是,此后的几个月,当他真正扛着“天星一”接收机去叩访这些潜在客户的大门时,才发现,真实的市场比他想像得要严峻得多。
他带着介绍信,或者口信,东奔西跑,跑遍了大江南北,屡屡碰上闭门羹。那些使用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单位和公司们——他的目标客户,要不表示完全没有需求,将他婉拒,要不就需求已经全部被满足,“我们全部装备了gps设备,暂时没有更换的想法”。
他终于想起来了,自己现在身处青岛。昨天下午,他来到青岛测绘局,带着青岛籍导师给局长的一封推荐信,希望售出自己的第一台“天星一”接收机,这是他优先客户——那些有推荐和介绍关系的客户名单上的最后一家了。
局长是一个姓郝的山东大汉,十分热情。但在王兼表明来意,他们谈了半小时之后,郝局长两手一摊:”王总,我跟你们刘教授是从小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你是他的学生,肯定也是高端人才,你来,我们欢迎。不过呢,我们现在是真的没有对天罡接收机的需求。卫星导航定位对我们来说,这些年才刚刚成为主要的测绘手段,以前我们有别的方式,可是,我们已经买了gps接收机,预算又有限,也没法再买几台天罡接收机作为备份——关键是它和gps也不兼容。“
看到王兼失望的表情之后,郝局长带着王兼参观了测绘局,并且把那些个gps设备拿出来给他看:”你看看这些接收机,说实话,看上去是不是比你那个“天星一”要高级和可靠一些?美国进口的,贵是贵了一点,但还真挺好用。”
王兼不是第一次看到和摸到这些gps的竞品,他也承认,人家做的的确好,无论从工业设计、产品尺寸与重量,还是使用便利程度,都比自己的“天星一”要强。但是,他一直固执的认为:“gps的再好,也是人家美国人的,我们自己的天罡系统,怎么能没有好的接收机呢?我的天星一就是好的天罡接收机。”
而到了现在,他才如梦初醒:“gps的信号已经遍布全球,像阳光一样洒在地上,你只要能够按照它的信号接口标准去设计,就能造出一台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用的gps接收机。而天罡呢?只能覆盖中国,如果在日本、在澳大利亚,哪怕拿着接收机也接收不到信号。除了我这种人之外,哪家设备厂商会去制造天罡接收机呢?不都去制造gps的接收机了吗?市场前景大,成本还能降低。我一直以为卫星导航市场很大,这一点是没错的,但是,卫星导航市场不等于天罡卫星导航市场!前者已经被gps占领,后者却还不存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