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苦命的老朱家-《诸天之从九叔世界开始》
            
            
            
                
    第(2/3)页
    傅渊也明白了这些年自己那些亲人究竟发生了什么。
    说到这里,傅渊就不得不提一提在自己清醒过来之前,朱元璋的原生家庭。
    父亲,母亲陈氏,一共生养的有四子二女。
    大哥朱重四,二哥朱重六,三哥朱重七,老四朱重八。
    在大哥朱重四和二哥朱重六之间还有一个大姐朱氏,在三哥朱重七之后还有一个二姐朱佛女。
    在古代,不识字的农民一般不配拥有正经名字,都是以日期数字来记。
    这是男子的待遇,如果是女子,基本不配拥有名字,只是有个大丫,小花之类的小名,出嫁之后便会以姓氏来称呼。
    比如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大嫂王氏,以及大姐朱氏。
    至于二姐,她嫁过去的丈夫有点学问,就给她取了一个朱佛女的名字。
    当然,这名字一般人不能叫,也就长辈丈夫才能叫,外人依旧是叫朱氏。
    还有为什么朱元璋的二哥不跟着顺序来叫朱反而是叫朱重六?
    那是因为朱元璋的父亲有一个哥哥叫,先后已经生了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以及朱
    也就是说,给自己儿子取名还都是捡了自己哥哥的便宜。
    不然朱元璋的名字说不准就是比朱重八还要难听的阿猫阿狗了。
    朱元璋在家中排行老幺,父亲是岁的时候才生下的他,属于老来得子,实为不易。
    那时恰逢年纪最大的大哥朱重四和大嫂王氏结婚两个月,因为父母年纪太大,朱元璋便从小就跟大哥大嫂一起生活。
    大嫂王氏对朱元璋来讲,长嫂如母这句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
    直到饥荒瘟疫来临,短短几天时间便把父亲,母亲王氏,大哥朱重四的生命相继带走,大家为了活命,不得已之下,这才各奔东西,寻找活路。
    根据傅渊打听,大嫂王氏带着一双儿女回了娘家,后来又因为娘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便又跟着二姐一家去了更远的地方逃荒。
    至于傅渊这个被她一向视若亲子一般的小叔子,她管不了那么多了。
    在四年前,她的次子朱文正八岁,小女儿四岁,都是嗷嗷待哺,无法独立生存的年纪。
    而朱元璋却是已经十六岁,已经能够独立生活,大嫂王氏便含着泪让小叔子朱元璋独自谋生去了。
    最终朱元璋饿得受不了,去了皇觉寺当和尚,只求一口饭吃。
    至于二姐朱佛女,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和朱重八年纪相差最小,朱佛女也是最疼的东西留给朱元璋不说,出嫁之后因为婆家相对要富裕一点,便经常带些粮食回来接济家里,让贫穷不堪,食不果腹的老朱家稍微要好过一点。
    所以,朱元璋对于自己这个二姐也是亲的很,对自己那个二姐夫也格外关心。
    也正因为如此,在傅渊将自己的意识放逐到自己意识回归之前,才会不禁眼含湿意,实在是有感而发。
    当然,这也就是傅渊伪善的一面,真要是换作他的真
    实心理,对这些「亲人」可没有太多感情。
    不过既然是自己处在另一种「存在状态」时候的亲人,自己保他们一世富贵自然是不成问题。
    特别是里面还有几个了不得的人才。
    大哥朱重四的次子——朱文正,二姐朱佛女的长子李保保,以及二姐夫李贞。
    这三人的本命之气由低到高分别是,二姐夫李贞淡红,李保保淡黄,朱文正淡青中夹杂着一丝丝微不可查的紫意。
    紫乃极贵,这朱文正当真好大的运道,难怪最后疯狂到勾结张士诚想要谋反,自立门户。
    只可惜命格不够,被朱元璋发现囚禁,最终郁郁而终。
    朱文正的存在,他更像是一块补丁,如果朱元璋龙气被斩,他完整继承朱元璋的势力或许还有机会崛起,否则就是必败的结局。
    朱文正此人身怀大气运,有大才,如果自己将他用好了,那将会是替自己开疆扩土的霍去病,如果没用好,那就是黄袍加身的赵匡胤。
    不过此时的朱文正才十二岁,傅渊相信自己有的是手段慢慢调教,让其如孙悟空一般,永远都翻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况且,对于朱文正这个侄儿,傅渊心中已经有了完美的计划,让他不至于落得最后那般下场,也算是全了这场难得的亲情。
    相对于在傅渊眼里耀眼无比的朱文正,外甥李保保和二姐夫李贞那点微不足道的红黄命气就有些黯然失色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