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抵达京师-《重生在俄罗斯帝国》


    第(2/3)页

    除此之外一位名叫胡勒根的蒙古人成为库苏古尔乌梁海旗的临时管理者,毕竟伊凡没有在,这是海日古和扎那的任命,因此只能是临时管理者。

    胡勒根在管理上还是相当有天赋的,短短几天的时间就把扎那和海日古一直都管理不好的事情整理得井井有条。

    而此时库苏古尔乌梁海旗也正式的分为主营、左营、右营,主营是九万牧民居住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万骑兵驻守,而左右两营各有七千骑兵,负责人则是海日古和扎那。

    这一次倒不是两人不和,而是来自周边的危机让他们不得不这样做,两人必须驻扎在库苏古尔乌梁海旗边境上才能够让其他部落之人不侵占他们的草场。

    这时候伊凡的草场已经扩展到整个库苏古尔乌梁海旗,毕竟阿剌忽失已经死亡,整个库苏古尔乌梁海旗名义上已经属于伊凡所有。

    伊凡是库苏古尔乌梁海旗的旗长,因此他有权利分配自己治下的土地,不过这需要提交一份到理藩院和唐古乌梁海旗那里。

    虽然唐古乌梁海旗和库苏古尔乌梁海旗都是旗,但两方则属于省和县的区别,库苏古尔乌梁海旗就属于唐古乌梁海旗下属的众多旗之一。

    在蒙古地区若干个旗组成一个“盟”(朝廷指定的会盟处),作为中央对旗的监督机构,“不能干预各旗事务,也无权发布政令”,“盟长主要是(各旗)会盟的召集人”。

    唐古乌梁海旗就属于盟一级别,只不过他对于下面各旗没有管理职权,因此整个盟还是散乱一片,维持着自己的自治。

    伊凡的两万五千名正规军在整个唐古乌梁海旗都属于强大的军事力量,因此库苏古尔乌梁海旗周围各旗对于他有戒备理所应当。

    在满清官方中,伊凡的身份是库苏古尔乌梁海旗旗长、满洲正白旗副都统、固山贝勒,可以说伊凡除去爵位之外也是一名满清帝国正二品的大员。

    胡勒根根据满清帝国的传统把伊凡库苏古尔乌梁海旗编织成牛录制度,三百壮丁为一牛录,牛录成员的妻子、女儿等家庭成员成为牛录的附属,库苏古尔乌梁海旗总体都三十五个牛录,如同左营和右营不计算在内。

    因为正规化的原因,海日古和扎台、胡勒根此时也成为满清帝国的参领,这样的职位无需汇报理藩院,作为旗长的伊凡就有资格册封。

    参领战时领兵、平时为行政长官,这倒是符合此时库苏古尔乌梁海旗的情况,主营有胡勒根掌控,因此不用领兵他也不会,而另外两营则根本没有牧民,因此不用担心行政上的事。

    牧民管理上用满清的官制,但是在海日古和扎那这里依然使用的是骑兵师的名头,而他们的军装上也是俄罗斯帝国少将的军衔。

    当然这少将是伊凡册封给他们的,和俄罗斯帝国没有什么关系,在伊凡的下属中只有马尔基安和普加乔夫是真正的少将,也许还要加上伊凡本人。

    伊凡并不知道贝尔加行省和库苏古尔乌梁海旗的事情,在宣化府休息一晚上之后他就离开宣化直接朝京师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