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算哪头的?-《宋时雪》


    第(2/3)页

    赵佶心中当然是极为生气,极为郁闷。

    李三坚为端王府幕僚,为赵佶的潜邸之臣,心腹之臣,在赵煦归天,赵佶继位之时,是有拥立之功的。

    且李三坚以师、兄事赵佶,对赵佶是忠心耿耿的,对此赵佶也是心知肚明的。

    这就是当初蔡京将李三坚之名列于“元祐奸党”名单之上,赵佶亲自将李三坚的名字划去的原因。

    可赵佶将李三坚的名字自“元祐奸党”名单之上除去,李三坚反倒自己送上门来,要求入“元祐党籍”。。。。

    如此,赵佶心中怎能不生气?又怎能不郁闷?

    李三坚此举表面上是为师鸣冤,是冲着蔡京等人而来,可实际上却是对赵佶是颇有怨言的。

    立“元祐党人碑”,罢黜“元祐党人”,为蔡京等人之意,可实际上却是赵佶的圣意,没有赵佶的同意,蔡京等人安敢行此事?

    李三坚请入“元祐党籍”,就是抱怨于赵佶。

    而令赵佶想不明白的就是,一向对自己“百依百顺”的李三坚为何此时对自己忽起怨言?真的是为了谢师恩吗?

    抱怨赵佶、蔡京,为师、为“元祐皇后”鸣冤,赵佶可以不加理会,就当他是少年轻狂、少不更事,可李三坚的第二道奏疏却是实打实的反对赵佶、蔡京的新政了,最起码赵佶目前是这么认为的。

    李三坚论蔡京的“币制新政”,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出的结论就是弊大于利,为不可行之事。

    李三坚的第二道奏疏才真正使赵佶恼怒,恼怒得真恨不得立即将李三坚治罪,立即将他槛送京师。

    朝廷自施行蔡京的“币制新政”以来,朝廷岁入是明显得到了增加,国库日渐充盈,内藏库也是堆满了钱、粮、丝、绢、布等物,如此全仗蔡京的“币制新政”之功。

    此时朝廷西北用兵,没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眼看着太后向氏服丧期已满,赵佶准备大兴选秀、纳妃之举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国用、宫中用度、用兵西北、承父兄之志等等哪样能离得开钱?

    如此,若按李三坚谏言,停止施行“币制新政”,岂不是又要回到当初国库空虚,做什么事情都捉襟见肘之时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此时的赵佶是宁死也不愿意回到那个时候了。

    此时的赵佶忽然感觉已经离不开蔡京了。

    垂拱殿之中的诸臣,见赵佶忽然将李三坚的奏疏掼在了御案之上,顿时就退回了班中,是面面相觑,不敢有人再开口说话了。

    明显赵佶已经是异常恼怒了,就算是恼怒李三坚,但迁怒于他们,他们也是受不了的。

    撼山易,撼李三坚难啊,蔡京见状心中暗叹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