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高太尉(下)-《宋时雪》
第(2/3)页
若是谋逆造反的话,仅凭李三坚一人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李三坚一人造反,三两狱卒便可立即将李三坚拿下。
但凡谋逆造反者,必然会是有其拥趸的,其拥趸者越众,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特别是军中的拥趸。
武臣、军队图谋不轨,向来是朝廷大忌,原因是不言而喻的,武臣、军队造反可是要比普通百姓造反,成功的几率要大上许多。
宋太祖皇帝赵匡胤不就是黄袍加身吗?被手下一众文武,被手中军队强行推上了皇帝宝座,当然是否是真的强迫,这还有待考述。
赵匡胤也就是半推半就,勉为其难,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坐上了大宋皇帝宝座...
因此蔡京、李三坚就不难看出,赵佶这是在观察,在观察动静,特别是福建军的动静,一旦福建军有何异动,便可坐实李三坚谋逆之事。
李三坚在狱中数月,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情形,因此李三坚虽然看出了此处关键,但却是无可奈何,无从得知外面的情形,也只能够祈祷了,祈祷福建军之中自己的一干心腹将领,千万不能够有任何冲动之举。
“三郎言之有理。”李三坚不了解外面的情形,高俅是了解的,且还不是一般程度的了解,是非常了解的。
高俅自回京之后,就一直伺候在宋帝赵佶身边,又怎能不了解?于是高俅对李三坚说道:“此时三郎你应当更加宽心了,据俺所知,朝中是有人替三郎上奏疏申辩的,但不过是寥寥数人而已,而福建路却一如往常,无任何异动的。三郎,话说到此处,俺倒是醒悟了,这也就是官家命俺前来狱中的原因吧?”
“呵呵,看来李某在朝中的人缘不怎样啊?”李三坚闻言心中暗喜,真若如此,那么李三坚脱困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高俅闻言白了李三坚一眼,涉及到谋逆一事,人缘再好,也无人敢替李三坚说话,除了数个不怕死,不怕受到牵连之人的。
以李三坚如此聪明之人,难道还不知道吗?这不是明知故问吗?高俅心中暗道。
“哎,三郎,你的事情俺也听说不少了。”高俅随后对李三坚叹道:“你我兄弟二人以往在端王府伺候,按说你我兄弟二人皆为官家所宠信之人,可你今后事情...今后的事情坏就坏在‘强军’二字,你在泉州,在福建路练新卒,建舟师,倒是练出了一支强军,剿灭贼寇,是所向披靡,可也引起了朝廷的猜忌啊。其实为一镇之郡守,强军剿贼,也是职责所在,可也坏在了一件事情上,那就是得罪了蔡京、朱勔等人,而且是往死里得罪,再加上一些事情,便引起了官家的疑心啊。”
“哥哥是个明白人。”李三坚叹了口后点头道。
不久的将来,将会发生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目前只李三坚一人知道,可却说不出口,憋在心中是异常的难受。
因此李三坚心中不知不觉就有了强军之念,以应对将来的变故。
可宋是在唐、五代十国后的朝代,而唐、五代十国是深受诸侯割据之苦的,因此宋是异常害怕再重蹈覆辙的,于是便有了“强干弱枝”之说,对地方是异常的警戒,宋之各个皇帝对此都快成神经质了...
稍有风吹草动,必会将其早早的消弭于无形。
李三坚为赵佶的心腹大臣不假,为一名文官也是不假,可强军之举,再加上得罪了蔡京、朱勔之辈,再加上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就引起了赵佶的疑心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