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随驾狩猎-《宋时雪》


    第(2/3)页

    北人喜欢狩猎,他们在长年累月的狩猎之中摸索出了战阵之法,对于他们来说,作战既是狩猎,狩猎既是作战。

    就如这一场契丹人的狩猎,看起来是场围猎,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场作战,看成是一场战场厮杀。

    李三坚虽未经历过与北方骑兵的战争,当然也未看过一场真正的与北方骑兵的战阵厮杀,但李三坚知道草原之中狮群是如何追逐、狩猎水牛群的。

    草原野牛,体型最大的,体重重达两千斤上下,皮厚蹄大,皮粗肉厚的,体态健硕,头上还有一对中者立毙的牛角。一头野牛与一头成年狮子对峙是丝毫不落下风的,而野牛群的数量是极为庞大的,是远超只有区区数头或数十头狮子的狮群的。

    之所以野牛沦为猎物,沦为狮子的口中的猎物,而狮子却成为了猎手,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其一就是狮子凭借其尖牙利爪,凭借其无比迅捷的速度,进可攻,退可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迅速撤离,野牛或野牛群根本就是望尘莫及,根本拿狮子没有半点办法,是无可奈何的,这种情形,与宋军步卒与北虏骑兵作战是何其相似。

    第二个原因就是狮子或狮群的战术,狮子或狮群是拿一个严阵以待的野牛群是毫无办法的,因此狮子或狮群采取的策略就是,先是利用吼声或尖牙利爪惊扰野牛群,令其惊慌失措,野牛或野牛群受惊后,就会四处奔逃,而在逃命过程之中必然是阵型大乱,必然会露出破绽,而狮子或狮群就会紧咬住野牛群不放,一旦发现落单的,一旦发现野牛群的破绽,便会一拥而上,集中优势兵力,围攻这头落单的野牛。

    虽不能说契丹军或北方其他部族的军队,作战之时与狮子捕猎野牛是完全一致的,但其中定必定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现在看来果然如此,李三坚一边骑马向着耶律延禧的宫帐走去,一边细细的观察着契丹人狩猎。

    其实北虏骑兵作战的方法或策略,除了李三坚之外,大宋之中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是了解的,了解程度甚至远超李三坚,但对其却是无可奈何的,原因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北虏来无影、去无踪的骑军。

    宋是以精绝大阵闻名于世的,如宋太宗皇帝的平绒万全大阵,另外就是其精锐的的重甲步兵,犀利的弓弩等等。

    需十四万人上下及各种军械方能布成的平绒万全大阵,宋太宗皇帝等人打算以此对付北方骑兵。

    可平绒万全大阵实战效果却是不佳,取得的战绩平平无奇,甚至还曾经落败过,如太宗皇帝图复幽州的高梁河之战。

    十四万人加上各种军械布成的平绒万全大阵当然是坚固无比,正面攻击,几无攻破的可能,无论你来多少兵马,无论你是骑军还是步军。

    可待你布好大阵之后,人家不跟你打了,根本不会与你正面交锋,而是饶过大阵,攻击你的后方,或断粮道,或断水道,或攻击你的辎重,或攻击你后方城镇,使你首尾无法兼顾。

    马是可以移动的,人也可以移动,可一些沉重的军械或防御器械是不便于移动的,如拒马、鹿砦、投石机等等等等。

    因此宋步卒对付这些来去如风的骑军,根本是毫无办法,只能被动挨打,一不小心,反倒会被对方趁虚而入,从而一溃千里,大败而归。

    必须找到遏制其骑兵的办法,才能有一战之力,李三坚心中暗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