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廷议(下)-《宋时雪》
第(2/3)页
十曰“议修德”,大略为“上初膺天命,宜益修孝悌恭俭之德,以副天下之望。”
李纲十策确为定国安邦之策,但其中也有许多不妥之处,也有许多有待商榷之处的,因而在李纲在朝堂之上,大声献上这十策之后,诸臣是争论不休。
大宋宰相李三坚端坐在黄缎锦座之上,认真思考着李纲十策,由得他们争论。
绝党锢之祸,并非就是不允许争论了,有时候,有不同见解或看法,反倒是好事。况且绝党锢之祸,是根本不可能的,党锢之祸,自古有之,根本是无法断绝的,关键就要看执政者如何控制了。
良久之后,李三坚在伺候在一旁的弟子丁伟元耳边耳语了几句。
丁伟元颔首,便走出了宋临时宫殿。
过了半响,丁伟元便将十余人带进了殿中,正在殿中争论的诸臣见状顿时就停住了争论,安静了下来。
“臣邦昌叩见太后,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中一名四十多岁的人,进殿之后纳头便拜。
这十余人便是张邦昌、时雍、徐秉哲、吴幵、莫俦、范琼、胡思、王绍、王及之、颜博文、余大均、宋齐愈等人,这些人等皆为“议楚”之人,也就是拥立张邦昌为“楚帝”之人。
李三坚命韩世忠领军前往开封府,就是将这些人“请”到了应天府。
“臣死罪...”张邦昌一头磕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伏在地上泣道。
“张邦昌等人该如何处置?诸君议议吧。”李三坚随后看着诸臣说道。
“太后、陛下、李相国。”又是半响之后,汪伯彦出班奏道:“邦昌所为僭越之事,实属无奈也!邦昌于金营之中,闻金人欲立自己为帝,不喜反惧,曾大惊曰:‘赵氏无罪,遽蒙废灭,邦昌所不敢闻,必欲立邦昌,请继以死’。邦昌执意不肯为帝,数日被金人放回,城中百官父老哭告,令即权宜之计,救取一城老小,而邦昌答曰
:‘身为大臣,岂忍篡逆耶?有死而已’,此刻邦昌仍是不肯为帝。太后、陛下、李相国,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当宽勉之,以不令人寒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