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渡江(上)-《宋时雪》
            
            
            
                
    第(2/3)页
    金军将至,朝廷难逃,当然也有不少百姓跟着逃难,每日里均是拥挤在了江边,等待船只渡江。
    局势如此,只有江南之地才是最安全的。
    “民惟邦本,我等万不可为弃百姓之事。”李三坚看了看黑压压的百姓人群后对崔永梽、章阚等人说道:“尽全力让百姓过江。”
    “下官、末将等遵命!”崔永梽、章阚等人一起应道。
    既然如此,为何还巡幸江南?弃地当然也是弃了百姓,崔永梽随后心中暗暗嘀咕道。
    不过别人不了解李三坚,崔永梽是了解的,李三坚绝非贪生怕死、弃民于不顾之人的。
    “太后、陛下銮舆到了,随本相迎接去。”李三坚望见孟太后、宋帝赵谌的马车逐渐驶过来之后,对崔永梽、章阚等人说道。
    “启奏太后、陛下,江岸已至...”李三坚领着对崔永梽、章阚等人于孟太后、宋帝赵谌的马车之前,当先拜道:“臣请太后、陛下换舆乘船。”
    于是车帘掀开,太后孟氏在两名女道的搀扶之下,走下了马车,而李三坚亲自将幼帝赵谌抱下了马车,李三坚的长子李元瞻也同时跳下了马车。
    “臣等叩见太后、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崔永梽、章阚等人见到御容之后,一起参拜道。
    “众卿家平身!”太后孟氏走下马车之后说道:“众卿辛苦了,出行在外,就不必如此多礼了。”
    “臣等谢太后、陛下隆恩。”崔永梽、章阚等人一起谢道。
    “李相国也辛苦了。”孟氏瞟了李三坚一眼,微笑道。
    “臣不辛苦,只是劳累了太后、陛下。”李三坚慌忙躲闪开孟氏的眼神,牵着赵谌的小手走向江边。
    “李相国,那些大家伙为何物啊?”赵谌一手牵着李三坚的手,一手指着游弋在江面之上的巨舰问道。
    “陛下...”李三坚微笑着答道:“为‘凌虚致远安济神舟’ 、‘与灵飞顺济神舟’改造而来的战舰。”
    “啊?这么巨大啊?像座山一般,有这样的战舰在,金人恐怕打不过江吧?”赵谌又问道。
    “战舰固然重要,但人更重要。”李三坚点头道:“只要微臣在,定不让金人袭扰陛下。”
    第六十九章 渡江(下)
    宋建武元年十月,宋室南迁,两河以北逃难的百姓络绎不绝的。
    众百姓肩挑背抗的,带着家中那点可怜的财物,拖家带口的来到大江北岸渡口,打算渡过长江,前往江南,如此才能安全,也许才能免于虏骑的践踏。
    当然也有许多官府官吏、差人等等也拥挤在了渡口附近。
    大宋皇太后孟氏、宋帝赵谌、宰相李三坚等一行人此日也抵达了和州乌江亭渡口,打算由此地渡过大江。
    因人数太多,渡口附近是异常的拥挤不堪,渡口堵塞,使得宰相李三坚在送太后孟氏、宋帝赵谌等人之后,于乌江亭渡口之前,亲自维持着众官吏、兵丁、百姓渡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时此刻,站在乌江亭渡口的李三坚忽然想起当年李清照的这阙“如梦令”,心中不禁感慨万千,眼前仿佛也浮现出了一名亭亭玉立的黄衣女子。
    只不过当时李清照当时做出这阙“如梦令”的心情是沉醉兴奋之情,写出了一名少女纯真、可爱、俏皮,可此时众人是争相上船,是一片恐慌,与当时李清照写出这阙“如梦令”的心情,完全为天壤之别。
    李三坚已经许久没有李清照的音讯了,不知她现在怎样了?不过想必她也会受到大宋这场浩劫影响的,就是不知影响到了何种程度?
    不知此举是对还是错?李三坚望着拥挤不堪的人群,心中忽然开始怀疑当时所做出的决定。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说曹操,曹操到,李三坚是思孟德,孟德就出现在了眼前...此时官吏、百姓人群之中忽然传来一名女子的声音。
    声音不大,但清脆悦耳,正吟唱着一首五言绝句。
    李三坚、崔永梽等人闻之顿时大感羞愧,同时转头向人群看去,只见一名典雅端庄的中年女子站着人群之中,目光闪烁,正看着李三坚等人。
    此地为何地?乃是和州乌江亭渡口,而乌江亭为楚汉项羽自刎之地...
    垓下之战,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项羽损兵折将的,项羽大败而逃,逃至乌江亭渡口之时,因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自刎在了这乌江亭。
    李清照的这首五言绝句,明显是讽刺宋室南渡,不思抗敌,只知苟且偷生,只知偏安一隅。
    “我等还不如一名女子也!”李三坚身旁的崔永梽羞愧的叹道。
    当时的李三坚远在应天府,而崔永梽在江宁府,因而有些事情,崔永梽是不了解的。
    “过后再跟你说。”李三坚瞪了崔永梽一眼吩咐山魁、济空等虎卫道:“将此女带过来,嗯,不对,是请,请过来,不得无礼。”
    此时此刻,此番情景,李三坚还不知此女为何人?为他的“初恋”李清照...
    李三坚身为大宋独相,独掌朝政,而李
    清照讽刺、挖苦宋室南渡,与讽刺李三坚无异,甚至李三坚就是怀疑李清照为故意而为之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