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国事艰难-《宋时雪》
第(3/3)页
“相国,百姓的日子已经较苦了,还要强借于百姓?”工部侍郎、建康府府尹刘安节问道。
“非也!”李三坚闻言摇头道:“非强借,乃是自愿,朝廷决不强借。”
“可有人愿借钱、米与朝廷吗?”刘安节又问道。
“所谓债,必有息钱,只要给予一定的息钱,不怕无人不借。”李三坚微微一笑道:“朝廷行国债之举,乃是为了抗敌保国大业,天下义士多矣,必有人倾囊相助,国债还有一个益处,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借了国债之后,他们便与朝廷绑在一起了。当然,本相还是那句话,债务总是要归还的,待朝廷财政得到缓解,必将如数奉还。”
众人闻言均是半信半疑,怀疑是否真的有人肯借钱、粮与朝廷。
所谓国债也就是向民间借钱、粮等等,以往朝廷也不是没借过,如预买、和籴等等,也是强借于民,可还不还就看执政者的心情了,其中大都为赖账不还,已经闹得民间怨声载道了,同时朝廷是名誉扫地。
此时李三坚虽说是自愿,但是否有人愿借,却是未知之数的。
“诸位同僚。”李三坚随后对众人说道:“我大宋江山社稷,风雨飘零,是岌岌可危。可愈到此时,我等愈应行宽仁之政,以仁为本。愈当精兵简政、节约开支,行‘量入为出’之政,轻徭薄税,与民修生养息,此一也;我等为官之人,更应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更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更应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更应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德,此二也。如此方能匡扶社稷,如此才能得道者多助也!”
“善!”众人一起应道。
“在此国难之际,若有人行坑害百姓等危及江山社稷等事,本相决不轻饶。”李三坚随后淡淡的说道:“陈宾王,你为朝廷御史中丞,有纠察百僚之责,此时更不可防松,不但要监官,还要监军,发现任何不当之事,当立即上奏朝廷。”
“下官遵命!”陈过庭拱手道。
众人见状又是感到身上一阵寒冷,是不寒而栗的,李三坚的意思众人已经听明白了,那就是李三坚所谓的仁政,只是仁民,而不是仁官,一旦有人犯在他手上,必将会受到严惩,如此次章阚领兵去捉拿福建路帅臣卢可文,捉回来之后,李三坚必将会大开杀戒。
“金人是否南下,何时南下,取决于金,而不取决于我。”李三坚随后说道:“可该过的日子总是要过的,因此发展商业、兴修水利、开埠兴舶、筑桥铺路等事,不可不为。这并非本相本末倒置,而也是为了我大宋江山社稷,也是为了抗击虏寇。此前已经说过,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军器等等,同时这场仗是一场大战,旷日持久,非短期内能够结束的,因而不行此举,我大宋如何能够支撑?”
“善!”众人一起应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