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黑河县贱户奴户役户乃最下三等,能做到识文断字的年轻青壮不足两成,属于给一本武功也要抓瞎的程度。 “没有灵机,乡绅横行,以至于一座能‘讨公道’的衙门都未设立,除非际遇非凡,不然这辈子都难以出头。” 带着阿弟站够一炷香,白启收住架势,把热水倒进大木桶,沐浴结束转回后院屋内,心中浮现疑惑: “真是怀疑,龙庭新皇的御书房内,那张巨幅的疆域地图上,究竟有没有黑河县这个地方?” …… …… 第二天,天边泛起几缕曦光,白家两兄弟早早起身出门逛集。 经过月余的修生养息,黑河县大抵恢复几分元气,各色小贩或沿街叫卖,或支开摊子。 从山货鸡鸭,再到农具箩筐,小玩意儿应有尽有。 都是赶着年关换些铜板,买米买粮吃顿饱饭的猎户乡民。 白启大略扫过几眼,本来打算给阿弟买个拨浪鼓,结果遭到嫌弃: “阿兄,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有空嬉戏耍闹,还不如多多站桩练功。” 得,自家弟弟是个卷王! 白启只能祭出杀手锏,再次买了一串糖葫芦,这回没被拒绝。 随后走进几家书局,购入几本关于义海郡周遭地势的详述,以及志怪合集,再添些用得上的笔墨纸砚,吩咐伙计送到二仙桥老宅。 直至晌午时分,集市散场,两兄弟方才拎着大包小包的拜年礼,率先登门东市铺子,见过梁老实和梁三水父子,寒暄一阵,又坐船前往大田湾,恭贺长顺叔一家。 对于白启的到来,长顺叔和周婶颇为惊喜,因为鱼档的生意兴盛,原本捉襟见肘的困苦生活得到极大缓解。 他们正商量着,准备搬到外城的信义街,方便虾头平时习武练功,省得两头跑。 期间询问白启的意见,作为黑河县最有本事的打渔人,白七郎的话语分量极重,说是一言九鼎都不为过。 周婶小心翼翼说着: “我和两个女娃给别人当帮厨,又能浆洗衣服,赚得不少。孩儿他爹现在管着那么大的鱼档,就想把虾头培养成才。” 长顺叔背着身子,吧嗒吧嗒抽几口旱烟: “虾头在武馆练拳,得到师傅的夸奖,明年要是凑足银子,便再学一阵子,看能不能正式拜师。” 白启点点头,赞同长顺叔和周婶的打算,其实以他现在的名头和地位,将虾头送到内城那三家大武馆,也没什么难的,可谓不费吹灰之力。 但没有必要。 内城讲究出身、靠山,邓勇、韩隶、宋其英,皆是把看人下菜碟视作本能的主儿。 他们只尊重“能耐”与“背景”,后者远远大于前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