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北方的官员也不甘示弱,他们的领土田地还有房产全部在北京,甚至家族势力也在那一块。 只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这才迁到了南京,面对南京日益严峻的斗争,他们开始怀念以前那个草窝了,于是不少北方的官员开始嚷嚷着要北伐。 曹鼎蛟面色冷峻地说道: “他们也真敢想,北方是他们能够染指的地方吗?咱们大明三年之内不可能北伐,大明的根子什么样他们不清楚吗?无非是利益动人心啊。” “大人所言极是。陛下也没有想过北伐的事情,只是让祖大人他们好好的练好精兵。” 大明朝廷的财政已经快破产了,要不是这次裁去了辽东还有北方的大部分领士,朝廷至少还要每年花费近千万的银子维持九边的花销,在边境堆砌几十万精兵,你以为有那么简单吗? 看得见的军饷就要花费几百两银子,更别提那无数的粮食补给物资还有各种补贴。 还有大明朝的百万军士,其实这些士大夫比谁都清楚,那些军户早就烂到根子里面了,别说是打仗,能保证自己不叛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曹化淳又说到了崇祯皇帝: 今年,迁都南京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闲着,以十二万辽东大军为底子,将其扩充为二十万大军的京营。 粮食由本地自给自足,在地大物博的江南想要征兵也并不困难,崇祯皇帝的军饷也是给了足额,甚至他亲自下场去发放军饷,每个月总有一天皇帝不再上朝。 马上就要入冬了,北方的粮食曹鼎蛟是打算一颗也不卖给辽东了,不过,大顺军的粮食还是不能断,万一人家弃城而走怎么办?那大明朝又要面对后金建奴的兵锋了。 曹鼎蛟在上一次同多尔衮交手之后,就明白以现在明军的战斗力死守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在野战中几乎没有办法打败人家。 要是人家全员出动,面对八万名精锐的八旗子弟兵,曹鼎蛟都觉得自己未必能够存活下来,要是碰到那些精锐的白甲兵,那就更是难受了。 很快,崇祯皇帝就在武英殿召见了曹鼎蛟。 去时少年依旧,归来捷报连连。 崇祯皇帝审视着眼前这个看起来并不魁梧的青年官员,然后温和地笑道: “快快给咱们的孔庙孔圣人守护者曹大人看座,鼎蛟,现在天下读书人都需要承你一份情啊,毕竟你算是救了孔圣人的血脉衣冠。” 曹鼎蛟脸色平静的说道: “圣人又如何?这天底下所有的圣人加起来,在微臣心中也比不上陛下一人,陛下才是真正的圣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