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思-《我是木匠皇帝》
第(2/3)页
“其实这次的京察本就是皇上的意思,只是皇上不想自己说出来,才站出来那么一个御史。周嘉谟之所以那么强硬,是因为他不能不强硬,皇上的意思他不可能不明白。他也不能把事情和我们说,毕竟那是皇上交代的,他不可能说出来。”官应震脸上满是懊恼,自己什么时候笨到这种程度了。
紧紧的皱着眉头,吴亮嗣无奈的叹着气,五官都要聚到一起了。想了想,吴亮嗣颤声道:“那皇上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年轻想要整治贪官?”
苦笑着摇了摇头,官应震看了一眼吴亮嗣,颇为无奈的说道:“事到如今,你怎么还没想明白?皇上自从登基以来,那一件事情做的像个年轻的君主?无论是辽东的事情,还是任用孙承宗,哪像举措不是明君所为?远的不多,就说关于辽东改制的事情。改制的好处你清楚,我也清楚,不够都是对大明朝的好处。对那些官员,那些边将有什么好处?可是皇上还要做,这就说明皇上打心里想着做。”
吴亮嗣心了一口气,脸上带着骇然的说道:“皇上圣明啊!”
缓缓的点了点头,官应震沉声道:“现在内阁里面孙承宗是内阁首辅大学士,虽然人不在可是地位却是谁也动不了。深的陛下的信任又是皇帝的老师,为朝廷镇守辽东,劳苦功高。至于刘一璟更不用说,东林那些人倒台之后,他也就是夹着尾巴做人,朝廷里的杨涟和左光斗他是调不动的。吏部尚书周嘉谟那是皇上的人,这一点谁都能看的出来,兵部尚书熊文灿也不用说。礼部尚书孙慎行是个老狐狸,他是不会出来说什么的,现在也入了阁,能够全始全终的为臣,那才是他想做得事情。”
看了一眼吴亮嗣,官应震接着道:“自从方从哲方大人回家养老,我们又和浙党反了目,我们两个还能做什么?现在的内阁和六部已经全被皇上掌握在手里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皇上就做到了这些!”
“既然如此皇上为何还要有这次的京察?岂不是多此一举吗?”吴亮嗣面色变得异常凝重,他忽然觉得自己这次恐怕也危险。
“你错了,就应为做到了这些,皇上这样做才是有必要的。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们这些老家伙不可能永远都在,我们培养的接班人皇上是不会用的。所以这次京察针对是六部尚书以下的人,包括六部的侍郎、郎中、给事中,三法司、钦天监等等衙门。不要忘了,詹事府那里还有不少人呢!现在朝中的李标、钱龙锡等人就是皇上预先埋下的伏笔。这次的事情过去之后,这些人肯定会得到重用,只要上下齐手,整个朝廷才能如臂使指!”官应震目光看着宫里,眼中充满了畏惧。宫里的这位少年天子当真是深不可测,看来以后要懂得老实做人了!
似乎想通了,吴亮嗣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语气带着几分轻松道:“我想起了一个人,不知道你又没有感觉?”
“谁?”官应震此时也已经恢复了淡然,既然事情想通了,明白了以后该怎么做,自然不会在像刚刚一样了。
“汉武帝!汉武帝年少登基,权力都掌握在黄老之学的大臣手里。当是窦太后还活着,汉武帝隐忍了三年,直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逐步重用儒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自己真正的掌握了朝廷的权力。当今皇上虽然没有人掣肘,可是朝中一直是党派纷争不断,波谲云诡,陛下的手段颇有汉武之资啊!”吴亮嗣忽然感慨了起来,说起话来眼睛微眯着,摇头晃脑的。
看着吴亮嗣的样子,官应震苦笑着摇了摇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不过他的心里颇有同感,看着紫禁城的方向,他的心里忽然有些激动。
如果皇上能够中兴大明,北逐蒙元,就像当年的汉武帝一样。没准自己也能成为中兴名臣,心里顿时一阵激动。
两个人谁都没有在说话,他们彼此心里都明白,这次的京察是天启皇帝对朝堂的又一次清洗和换人。在这之后,天启皇帝的话将会成为朝廷的圣旨,将会成为真正一言九鼎的君王。
此时的天启皇帝沉着脸坐在龙书案的前面,一边躬身站着的是魏朝,天启皇帝的脸色并不好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