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任长乐-《我是木匠皇帝》


    第(2/3)页

    深深的看了一眼天启皇帝,任长乐眼睛微微眯了起来,有些迟疑的道:“白兄弟,有些事情知道了太清楚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不知道白兄弟是做什么生意的?能否告知在下?”

    “这个当然。我是京城一个商号的少东家,这次南下是为了寻找些生意做。我们家在北方有些买卖,这次是想把生意做到南面来,我们家的商号叫龙昌号,不知道任兄听没听说过?”天启皇帝笑呵呵的看着任长乐,一口将酒杯里的酒喝掉,道。

    眼中满是震惊的看着天启皇帝,任长乐实在是没想到,这位居然是龙昌商号的少东家。他虽然身在扬州,可是这里每日商贾往来十分的频繁,对于京城的事情自然是知道。

    现在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对龙昌号的称呼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商。不但财力雄厚,还有皇宫里面的支持,可以说没有哪个商号能够匹敌。

    “白兄弟,既然你是龙昌商号的少东家,你的来意我也能猜出几分。说句实在话,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任长乐看着天启皇帝,一脸严肃的道。

    这下轮到天启皇帝发愣了,任长乐能够猜出自己的来意并不奇怪,毕竟能到扬州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盐。不过任长乐说早就盼着自己来了,这样天启皇帝有些诧异,此话从何说起啊?

    “任兄可否直言?这里并没有外人!”天启皇帝看着任长乐,语气带着试探道。

    轻轻的叹了口气,任长乐颇为无奈的说道:“扬州城看起来花团锦簇,一副繁华的景象,实际上这里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这里有天下的盐商,有天下的食盐,可是这里的人都心黑的很!”

    将面前的酒一饮而尽,任长乐脸上严肃的道:“食盐乃是百姓的根本,朝廷才加以管制,一来能够让百姓都吃上盐,二来能为朝廷增加收入。我大明立国之初,李善长李大人定两淮盐政,乃是功劳赫赫。可是经过两百多年,这盐政不但不能给大明增加岁入,反而成了大明朝的一块顽疾了!”

    天启皇帝听的很认真,他没想到任长乐会有这样一番见解,原本以为也就是说说自己冤屈的事情。没想到任长乐居然丝毫没有说自己,反而议论起大明的盐政来了。

    盐在大明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很多官员都避讳的问题,现在任长乐居然这样说,是看准备朝廷要对盐政下手。能够通过自己的身份和寥寥数语,分析出这些东西,这个任长乐不简单啊!

    慢慢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深深的看了一眼任长乐,沉声道:“任兄有什么尽管说吧!”

    “盐政本身是好的,不过因为巨大的利益纠葛,使盐政成了大明的负累。这些纲商们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从中中饱私囊,贿赂官吏和地方上的镇守太监。哪怕是换了官吏和镇守太监,他们也不敢声张。原本应该交给朝廷的赋税,他们想进各种办法不交。同时走私私盐,获得巨额的利润,百姓敢怒不敢言啊!”任长乐脸着苦笑,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无力!

    天启皇帝微微蹙了蹙眉,这些他都知道,便对着任长乐问道:“任兄,既然盐政如此荒废,那朝廷为什么不整治?”

    深深的叹了口气,任长乐无奈的道:“说起来轻巧做起来难啊!这样的大事情需要皇上拿主意,可是谁又敢把这件事情告到皇上那里去?如果有告的,恐怕还没等奏折到皇帝那里,上书之人恐怕就被下狱了!”

    微微有些错愕,不过天启皇帝相信任长乐说的是真的,这的确是一个庞大的利益基层,想要搞垮他们可是不容易。静静的沉思了一下,天启皇帝才对任长乐道:“任兄,在你看来这盐政应该是怎么样的?毕竟人都是有人私心的,就算把现在这里人换了,谁敢保证换了一批纲商,不会和现在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