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程氏虽大字不识,可林寄明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当时他的名字,还是孩子爹提了两壶酒托里正起的,那三个字她认过,自是识得。 面上带着喜悦和欣慰。 “好啊,太好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她眼眶里盈着泪,“当年寄明去了之后,官府既无慰问又无补贴的,原本还以为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事情还能有这样的转机。” 说着,哭了起来。 李氏听着刚才母女俩说话的内容,也是满心雀跃,她走进屋,给程氏递去一块帕子。 “娘也别伤心,大哥在天有灵,肯定也不愿看到您这样。” 程氏点头。 “是,寄明是个孝顺的孩子。”转而又看向林春杏,“不过你将这榜单带回来做什么?也不怕官府的人怪罪。” 林春杏眉头一挑,面露得意。 “大嫂他们如今在镇上摆摊呢,我担心他们知道这事,便将榜单揭回来了,咱不告诉她,年底让她们照常缴税去。” “你傻了吧!”程氏戳了戳她的脑门儿,“你娘我至少认得你大哥的名儿,那赵氏认的字,还不定有我多呢,更别提大房那几个小的了,咱家除了你大哥念过两年私塾,也就出了光宗这么一个认字的。” 林春杏一想,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他们不识字,但会问啊,我瞧着林知夏那小蹄子最近机灵了不少,嘴皮子利索着呢。” 程氏心满意足的往靠枕上一躺。 “不用交赋税,咱家的日子肯定能好过许多。” 她扫了林春杏一眼。 “这榜单揭回来也好,你好生收着,千万别给外人瞧见了,你大嫂一家毕竟已经分出去,她要是知道这事,待年底官府征税的时候,指不定会为了这点银子闹腾呢。” “之前那三十两就让她折腾的分出去单过了,要是免税一事到了她耳朵里,恐怕会闹的一家人不得安生。” 如今大房分出去后,他们一家还有八口人,一年缴税就得八九百文,三十年至少都得二十五两,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寻常农户人家务农,年成好的时候,一年上头除去赋税,连二两都捞不到呢。 李氏也点头,“这事确实不能叫大嫂知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