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现在亟需从头梳理一下脑海里涌现出的戴铎的故事,他想知道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何等的事情才能让这个当今皇上的嫡系人物,一向眼高于顶的四川布政使戴铎戴大人,最终走向了覆亡的命运…… 这一切都要从戴铎刚刚出山的时候说起。 那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当时的朝局可谓是一片混乱,整个朝野内外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康熙皇帝的九位皇子身上。 在那段波诡云谲的动荡期内,太子胤扔因为疑似“刺王杀驾”而第一次被废了,但在随后的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又觉得是自己冤枉他了,于是在感念旧情之下,康熙帝便又将胤礽复立为太子。 按理说,太子胤礽在经历了一次被废风波之后,理应收敛心性,重整旗鼓,好好做他的接班人才是,可是这位太子被复立之后,却劣性不改,仍旧结党营私,妄自尊大,屡屡簪越。 最终康熙皇帝在忍无可忍之下,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第二次将胤礽给废止了,至此太子党灰飞烟灭,其他皇子的诸位之争也随着太子的倒台而渐渐展开了。 首先开始争位的便是皇长子胤褆,只可惜他在太子第一次被废期间,说出了那句有悖人伦的惊骇之语:“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从此以后,他就被康熙皇帝痛斥为“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所不容!”,再之后他便被父皇夺去了王爵,圈进起来,自此皇长子胤褆再也没有翻过身来,当然他也就彻底失去了争诸的机会。 随后开始争储的便是皇三子胤祉,胤祉在康熙四十八年便被封为诚亲王,又因其学问出众,本应该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奈何其虽然博学多才,但在政治方面的能力却异常薄弱。 康熙皇帝自然早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因此很少让其参与政治,反而多次叮嘱他,让他专心编纂《古今图书集成》,胤祉在努力了几次之后,自知没有希望,便也看淡了争诸这个问题,后来,又因为孟光祖招摇撞骗一事的牵连,胤祉又给康熙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从此以后,胤祉便也逐渐淡出了诸位的争夺。 自此以后,皇位的争夺便成了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和皇八子贝勒胤禩之间的事情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