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何平这才来了兴趣,“真的?” “当然是真的,就今天上午的事。” “别瞎说。”何平瞪了他一眼。 “宋老六算不上恶贯满盈,但也算是死有余辜,赌这种东西破家灭门,他的报应到了。”何平评价道。 “谁说不是,这老瘪犊子这两年挺猖狂的,活该!”韩兆社骂了一句。 何平听了都有些佩服这时候政府的执行力,但却丝毫没有对宋老六的怜悯之心,对此他只想说一句,老六哥哥值得一颗生米。 自83年下半年开始的这股浪潮,终于用半年的时候吹到了平县,国家的意志不容挑衅,很大一部分社会上的蛇虫鼠蚁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剩下一些漏网之鱼都蛰伏了起来。 这件事最大的好处就是社会上的风气为之一清,海晏河清,为政策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土壤。 最好的例子就是何平骑自行车出门不怕丢了。 他把自行车停在金坷垃的大门口,跟门卫打了个招呼进了厂。 郭教授正和县里建筑队的工长讨论厂房的建筑问题,见何平来了跟他打了个招呼。 “何平来了!” “来了,郭教授。怎么样,挺顺利的吧?” 开春以来,不光村里要搞建设,饲料厂也开始了扩张。去年一年时间,厂里的产能已经提到了百分之百,但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于是郭教授和何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去年金坷垃创造的所有利润全部投入到下一步的扩张中,不光如此,金坷垃还向何平拆借了一百万元的建设资金。 这次扩张之后,金坷垃的产能将提升到10万吨。 一年时间整整二十倍的差距,这不是一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郭教授在综合了厂里销售部门给出的调查数据之后得出的结论。 饲料行业即将迎来爆炸式的增长,金坷垃必须要赶上这班车。 尤其是,金坷垃前期的广告策略非常成功,现阶段省内老百姓对于金坷垃的品牌认可度是非常高的。 金坷垃现在差的不是销售,而是生产,只要他们能生产的出来饲料,有多少卖多少。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