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汉王府。 汉王举起酒杯,和王岳轻轻碰了碰,说道:“王兄,你我共饮此杯!” 在王家的推动之下,一切都进行的十分顺利。 随着科举的一步步改制,世家大族们,几乎垄断了进士的来源。 王家在朝堂上深耕多年,三省六部九寺都有王家的人,再加上京兆尹的运作,整个京畿的地方官员,有一半以上,都能参与到对李玄靖的声讨。 如今,万事俱备,只等下一次朝会,就可以对李玄靖发难。 王岳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说道:“放心吧,这一次,谁也救不了他!” 许久后,有些微醺的汉王,回到了自己的寝殿。 一道人影,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看到京兆尹,汉王笑着说道:“甫之啊,你来的正好,刚才喝的不尽兴,和本王再喝几杯!” 王岳仗着出身世家,目中无人,汉王其实并不喜欢和他相处。 酒逢知己,方能尽兴。 他拎起桌上的酒壶,亲自为京兆尹斟了一杯酒,京兆尹接过之后,并没有喝,开口说道:“殿下,谢小玉死了……” 汉王自顾自的饮了一杯,随口问道:“谢小玉,谁是谢小玉?” 京兆尹从他手中接过酒壶,汉王忽而醒转,问道:“什么,她死了,怎么死的,什么时候死的?” 这位太子内宫的掌园,是当年东宫之事,最后的两位参与者之一。 京兆尹缓缓说道:“昨天夜里,突发恶疾去世,据说是染上了某种严重的疫病,为了防止传给他人,她的尸体,当夜尸体就被家人焚烧了。” 汉王看了他一眼,问道:“你做的?” 京兆尹道:“我以为是殿下做的。” “本王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汉王面露疑色,说道:“不是你,也不是我,难道是幽王,他不让我们动手,却自己做,难道是不信任我们?” 京兆尹想了想,说道:“也有可能没有人动手,她是真的身染恶疾而亡。” 汉王道:“这岂不是一件好事,丁芳还活着没有?” 京兆尹点了点头,说道:“还活着。” 汉王摆了摆手,说道:“那不就得了,你也不用总是疑神疑鬼的,此事过后,找人将丁芳除掉,那件事情,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来,喝酒,喝酒……” 他自己饮了几杯,酒意上来之后,看向京兆尹,忽而问道:“甫之,本王问你一个问题,你要老实回答我,这个问题,本王想问你许久了……” 京兆尹道:“什么问题?” 汉王看着他的眼睛,问道:“父皇是如此的宠爱太子,太子对你也不薄,你当年跟着太子,前途无限,为什么会冒着诛九族的风险,选择本王?” 京兆尹想了想,说道:“我进东宫的时候,太子就已经是太子了,我的一切,都是太子给的,对太子没有多少功劳,而当年太子身边,拥簇者众多,其中不少都是太子妃的亲族,就算是太子登基,也轮不到重用我,但跟着殿下不同,臣与殿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起走过这些年,相信殿下不会亏待臣……” 汉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那是自然,本王若是登基,虽然不能给你封侯,但拜相是肯定的,到时候,你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京兆尹对他拱了拱手,说道:“臣先谢过殿下了。” 他从汉王手中接过酒杯,将他扶到床边,说道:“殿下醉了,还是先歇息一会儿吧。” 汉王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轻轻挥手,说道:“本王的确有些乏了,你去忙吧,本王小憩一会。” 京兆尹缓步退出大殿,关上殿门。 锦榻之上,汉王的眼睛缓缓睁开,目中少了一丝醉意,多了几分惆怅,说道:“甫之啊甫之,这么多年了,你还是不愿意和本王交心啊……” 片刻后,幽王府。 幽王看着京兆尹,面露讶然,说道:“不是本王啊,本王没有让人做过,怎么,她的死有问题?” 京兆尹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可能她是真的病死了吧。” 幽王的心思,已经不在此事之上,他看着京兆尹,说道:“管她是不是病死的,只要她死了就行,话说回来,林大人,你有没有考虑过,来本王这里效力,汉王能给你的,本王都能给你,而且能给你更多……” 京兆尹没有回答,而是抱拳说道:“下官告退。”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幽王面露可惜之色,说道:“如此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能为本王所用,实在是可惜,为什么这些聪明人,都选了平庸之辈,林甫之如此,李玄靖也如此……” 当年他就招揽过林甫之,但林甫之选择了汉王。 他也曾数次招揽李玄靖。 李玄靖则选择了淳王。 自己倘若能得这两人相助,何愁大事不成,也不用冒当年之险。 真是想不通啊…… 踏出幽王府的那一刻,京兆尹的脸上,表情多了几分凝重。 他没有去京兆府衙,径直回了林府。 不多时,一只信鸽从林府飞出,直冲云霄而去…… 此时。 明镜司天牢。 一名中年女子,蜷缩在牢房角落,身体止不住的颤抖。 某一刻,牢门被人打开,她抬头看了一眼,脸色立刻变的煞白,连滚带爬的过来,重重的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颤声道:“参,参见陛下!” 夏皇俯视着她,冷冷说道:“告诉朕,你当年做了什么事情,朕饶你九族不死,留你全尸……” 被抓到明镜司的时候,谢小玉就知道,一切都完了。 她这些年谨小慎微,不敢犯任何小错。 唯有当年之事,才可能成为她被抓到明镜司的缘由。 能保全九族,留下全尸,已经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恩赐了。 她大喜过望,磕头如捣蒜,连声道:“谢陛下开恩,谢陛下开恩,奴婢什么都愿意说!” 不多时,夏皇走出明镜司大牢。 他的满头黑发,已经变成了银丝,脸上也出现了纵横的皱纹,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就从中年模样,变成了老年模样。 明镜司众人虽然心中震惊,却也不敢露出丝毫异色。 不过,在他将一颗丹药送进口中,身上的气息一阵波动之后,头发便由白转黑,脸上的皱纹也迅速消失,皮肤重新变的紧致。 夏皇长长的吐了口气,说道:“让李玄靖来见朕。” 许久之后,一道身影缓步走进房间,对他躬了躬身,说道:“陛下。” 夏皇问道:“东宫之事,你是何时知道的?” 李玄靖道:“不久之前。” 夏皇继续问道:“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朕?” 李玄靖道:“事关两位皇子,未经查证,不敢惊扰陛下。” 夏皇看了他一眼,问道:“你是在等王家动手吧?” 李玄靖沉默片刻,说道:“陛下所言,臣有些听不懂……” 夏皇摆了摆手,说道:“行了,在朕面前,你不用装了,你夜杀王家嫡子,不就是逼王家动手,借着这个机会,重创王家,报你当年之仇,你跟了朕二十年,别人不了解你,朕能不了解你?” 李玄靖没有开口。 夏皇并没有露出愠怒之类的表情,语气顿了顿,说道:“不动则已,动则不留余地,斩尽杀绝,难怪人家叫你李阎王。” 说完,他话音一转,目光变的深邃,缓缓说道:“不过,这的确是一个好借口,王家这些年,仗着出了两位武道半圣,就不知道这天下姓什么,是该提醒提醒他们了,至于李隆和李兴……” 他脸上的表情变的复杂,咬牙道:“这两个逆子啊……” …… 长安。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今日是寻常的一天。 对朝臣来说,则有些特殊,今日是月中的朝会,长安正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早起参加。 本应是再正常不过的一次朝会,氛围却显得极为诡异。 以往无事不怎么上朝的权贵们,今日来了不少,而且都是上层权贵。 一等侯在其中,都只能站在最后面。 他们的前面,还有郡公,郡王,以及亲王。 这个月的监国皇子是汉王。 以往的朝会,除了监国皇子之外,其余的皇子并不会出现。 但今日,除了睿王和恭王没有上殿,大殿上的亲王,足足有五位。 汉王,幽王,信王,宣王,吉王……,近年来,这种诸王同朝的场面,是只有在大朝会上才有机会看到的奇景。 就在刚才,幽王当众念了一份奏疏。 奏疏中,以前些日子,李玄靖从宗正寺强行要走凤阳县子一案的凶手为引子,细数大理寺卿李玄靖大小罪状数十条。 其中包括,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弄权专政,滥用职权,贪赃枉法,谋害忠良,草菅人命,滥杀无辜,误国误民,蒙蔽圣听…… 每一条罪状,都有对应的详细证据,而且不止一条。 仅仅是幽王宣读完这份奏疏,就花了小一个时辰。 他在最后要求三省,整顿朝纲,严惩奸佞,还朝堂一个安定,还百姓一片青天。 以往当朝弹劾李玄靖的,也有不少。 但却没有一次,像这次这般声势浩大。 幽王奏完之后,信王,宣王,吉王也都表示支持。 八位监国皇子,有四位都站了出来。 随后附议的,是一众权贵。 郡王有汝阳郡王,定平郡王,荥阳郡王,东平郡王。 郡公有乐安郡公,晋阳郡公,新平郡公,临汝郡公。 侯爵有寿阳侯,蓝田侯,淮阳侯,云阳侯,丰阳侯,至于那些伯爵,子爵之流,根本没有站出来的资格。 紧随这些权贵,一些大臣也站了出来。 京兆府衙、宗正寺几乎全体官员出动,为首的便是宗正寺卿和京兆尹。 中书省两位中书舍人,尚书省尚书左丞,左司郎中,门下省一位黄门侍郎,两位给事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