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刚刚记下的孙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知是谁就那么说了一句,林沐沐倒也没什么,不解释,不争辩,只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看着平摊在桌上的书,似乎无关己身。 “李义山的《无题》,谁还知道其他的几首?”陈萧知道此时若是辩解却又欲盖弥彰的嫌疑,自己能做的不过是岔开话题而已。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张晓不愧是班级第一名,反应最快。 “嗯,这是李商隐的《代赠》一诗,不算无题诗。不过来年校园里的丁香开花的时候,大家不妨有空欣赏一番,赏花可以,但是不要采花哟!”陈萧的俏皮话又一次引得大家阵阵笑声。“还有吗?” “一寸相思一寸灰,是吗?”韩云蕾有些不确定,低声问道。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正是李义山的《无题》,不错,还有吗?”陈萧给以鼓励的微笑,继续问道。他的目的已然达到,此时再三追问只不过是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具体情况而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开口的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张晗,而他的答案无疑是标准的,因为语文课本里就有这首诗。 “嗯,很好。最容易接触的我们反而不注意,这位同学很是细心。”张晗第一次受到老师夸奖,颇有些不好意思,竟有些脸红的低下了头。 而班里其他人却都在绞尽脑汁的去想,想要博得那一句夸奖,给这位刚刚走马上任的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可是,结果是一时间大家抓耳挠腮却也没有答案张口而出。 “林沐沐,你呢?”陈萧的提问让众人再次把目光聚集到林沐沐身上,有人期待她的脱口而出,有人则想看到她张口结舌,人与人之间就是如此,没什么深仇大恨,只不过看不惯或者看着顺眼而已。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这个典故正是出自梁朝萧衍的《河中之水歌》。”陈萧似乎欲罢不能,又问道:“还有吗?”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总把青山扫黛眉,不知供得几多愁?” “还有吗?” 林沐沐心底苦笑一声,自己难道是机器人吗?但还是放手一搏,毕竟方才他为自己打了圆场,林沐沐不是不知,只是懒得去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 “这首是《锦瑟》,不是《无题》吧?”王若彤犹疑道。 “不,‘无题’乃是李义山独创,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因而统名为‘无题’。但是若是诗句里头两字与题目相符,也可称作‘无题’,这首《锦瑟》也是,当然也是我最喜欢的李义山的诗篇了。” 众人恍然,毕竟老师的权威性不容置疑,这是长久以来的教育所积累的弊端,无从改正,也似乎无法改正。毕竟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对于数理化的关注远远高于语文这门本应当时最古老的学科,这也许是当代人的无奈,可是当后来陈萧再度提及此事时,发现这也许是中国教育的百年悲哀,倘若没有所谓的教育改革,大刀阔斧的,真正的改革的话。 一堂课不过短暂的四十五分钟,可是在此之前的语文课无疑是对大家的折磨,而现在,当铃声响起时,也许大家所想的倒是:怎么这么早就下课了? 陈萧施施然的离去,却将一众女生芳心破碎,只能等待或是期盼明天的到来。也许这就是高中,大家会因为一件小事莫名其妙的生气,却也因为一件小事就这样兴奋半天。以至于提前三分钟来到教室的化学老师看到五班同学满脸期待,恍惚了一下:什么时候我这么受欢迎了?倘是知道了结果,也不知那堂课或者之后的课他是否还会那么激情四射,慷慨激昂?陈萧的到来,就如同一股暗流,彻底掀开了五班的波浪,虽然之前不过是平静的一如往昔。 林沐沐所在的学校号称当年的省内第一名校,只是近些年来显然有所不足了,毕竟教育与经济也是挂钩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之后似乎也想起了这个城市,只是搭上末班车的城市,发展甚是缓慢只是不好不坏的晃悠着,犹如老太爷一般。新任市长上任后,大刀阔斧的开始了改革,一切才如此开始。而百年大业教育为本,这位市长也是相对重视教育的,特意拨巨资为学校新建了实验楼,可谓下足了功夫。 校长倒也知道市长的重视,于是也开始了改革。陈萧的到来,也许就是开始,只是林沐沐却没有等到结局,因为那时她已经毕业了。其实,离开时她也知道校长终究是成功了,尽管当初差点校长的职位不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