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接下来,廿五到廿七三天是用来排名次的。 廿五日,考官们转战至公堂。 先是按照之前的顺序,从申时行开始,将他房中取中的三十份朱卷呈上,与二位主考共议名次。 说是共议,还敢跟两位前辈大佬顶嘴不成? 他只能默默听着,不断点头,等到主考将三十名排定后,才笑道:“晚辈完全同意!” 申时行下去,林士章、李自华、余有丁等人也依次上前,与主考‘共商’本房的名次。 等到十八房的卷子都排好了名次,二十六号便开始填甲乙榜。 上午先填的是乙榜,以申时行房的第二名为乙榜第一,也就是总榜的第十九名。 然后各房的第二名依次排下去;接着是各房第三名、第四名……十九名一直到最后的名次,就是这样排定的。 不然一个一个一起排,累死主考也排不完。 下午,便是填‘甲榜’了。 甲榜也叫正榜,是各房考官选出的本房第一,唤作‘卷首’。 这十八位卷首,也是本届会试前十八名。 填甲榜之前,要先将十八位卷首,按照他们所选五经分为五部。然后选出《诗》、《书》、《礼》、《易》、《春秋》之各经魁首。 这五魁首,便是戊辰科会试的前五名了。 然后从第六名开始往下填,这十二位卷首的名次,还是由两位主考商量着决定。 最后大家一起商量一下五魁首的最终排名,但其实除了会元之外,也没人太争竞另四个名次。 毕竟会试的排名用处不大,最终还要看殿试。 待到所有名次都排定,甲乙榜上也填满了千字文的编号。 二十七日,两位知贡举官带着墨卷过来,与主考一起开封后,监临官将朱卷和墨卷一一对号,把考生的名字填在甲乙榜对应的位置上。 填完检查无误,便将榜单抄写三份,一份送入通政司禀奏天听,一份送入礼部赶制杏榜,一份连同草榜并朱墨卷全都交由都察院磨勘复核。 二十九日辰时,便是礼部发榜的日子了! ps.第四更,呃,9100票加更,加更仍在继续,求月票、推荐票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