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实老皇帝真的没有拿战事开玩笑,也没有想整死狄怀杰的意思。她是听说了狄怀杰的这个称号,也是清楚:能击退孙兴荣的、只有狄怀杰。 李贞之乱后,老皇帝有收到线报:狄映曾经去过冀州与魏州之间的邢州。 也收到线报:孙兴荣偶尔会提到过狄映,且对狄映推崇、敬畏。包括契丹的百姓们,都有耳闻狄映的名声。 孙兴荣反了,如果派别人去镇压、恐怕很难有效果,也极难抵挡反贼高涨的气焰。 可能就会让他们拿下一个又一个城池。 而只有狄映。即便是他的名字在契丹不好使,但只要在国朝百姓间还有用,还能以此调动民心和军心,那么,至少他就能用最快、最好的法子去解决这次突起的战事。 果然一举奏效。 苏洪也再一次见识到了:老皇帝知人善任的眼光、果决的勇毅、和非凡的气魄与决断。 千古女帝,决非浪得虚名。 …… 狄映也觉得陛下太会算了。 同时,只觉得自己后背有些凉浸浸的。 陛下想要万众归心,却仍任重而道远。而他狄映…… 他搓搓脸,去让百姓们别刻那什么石碑了。但几番劝阻无果之后,就不管了。 反正也管不了,不如多做些实事儿去。 因为百姓们之前被驱赶入城,好些个田地的庄稼都遭了殃,眼见今年的粮食、就将成为百姓们生活中的巨大缺口。 狄映便在百姓们都安顿好、恢复了生产和生活之后,抬脚去了徐州。 现在能有足够储备粮的、离魏州最近的、也只有那儿了。 徐州的粮产丰富、且也一直远离战火,还远离了李贞之乱,所以,粮食的确是足够有的。 不过,徐州的刺史大人、易永思,却为难了狄映。 “怀杰啊,非是老夫不肯借粮与你。要说你的难处呢,老夫也知晓。魏州那周边一圈儿的州城、自身都难保,也就我这徐州城、离着你最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