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小点将豪杰各西东-《从水浒到洪荒》


    第(2/3)页

    若不是如此的话,恐怕也不会如此的有心。

    宋江的心理活动,陈福生自然不知道。不过,看着大家目前的表情,陈福生知道这个时候,镇运司还不是出世的时候。

    没钱,没地,没人。说什么镇运司,不过是空谈罢了。

    梁山啊梁山,看样子到底是要走一遭了。

    “大郎,前些时日,我传讯与你的事,可曾做好了?”

    陈福生所说的,便是之前,和慕容知府说的,检测出人是否有修道资质。然后把这些人收罗到一起,统一教导。

    “先生,前些时日,你寄回来的三颗珠子。我让二郎去了趟府城,两个交给了知府大人,幼知府大人操持!剩下的一个,主要在县城以及周边村落,对适龄人士进行了筛选。阳谷县共有一十五个适龄的人让珠子发光。其中十二岁以下的孩童有六人。十二岁到十五岁的有八人。十六岁的成丁有一人。只是他们都是萤火之光。”

    “嗯!”陈福生点了点头,对此也不失望。

    他心中,其实要有预料。若是真的是修道种子。就算是不能修道,没了仙缘。但是走别的路,也未尝不能有子弹作为。

    这一个小小的阳谷县,出了武松以及西门耀两个真真有道缘的人。可以说,已经是此地颇为灵秀了。

    阳谷县,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小县,人口也不过三万余人罢了。

    一千五百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有最基本的主导基础。已经不能算少了。要知道,之前的大宋可是无灵世界。

    “无妨,道观可是建好了?”

    听完了武植的汇报,陈福生又问了一句。

    听见陈福生的问话,武植连忙回答:“先生,道观已然建好。只是,就算是有仙缘的人。特别是十二岁十二岁以上的人,他们对于去道观修行。并没有那么的踊跃……”

    听完了武植吞吞吐吐的话语陈福生知道原因所在。

    第一点,是因为传宗接代!就算是道士可以结婚。但是老百姓还是认为,修了道便是出家。出家就不能结婚,不能传宗接代了。对于老百姓而言,不孝有三无后最大。怎么会背着不孝的名声去修道呢?

    第二点也很简单,不过这就是针对一些家境并不好的人了。

    过了十二岁,这个时候,人已经可以算作一个劳动力了。自然不想要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在可以劳动,可以反补家庭的时候,去修什么道。

    让自己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因为这个,也有不少人抵触。

    第三点,则是富裕人家的孩子了。

    乡绅地主家的孩子,对于修道,并不是那么的热衷。特别是,一条成千上万人走过的光明大道摆在面前的时候。

    可以考科举,谁想不开去修道?

    修道能当官吗?

    能长生吗?

    骗子……

    其实,归根结底,不过是万事开头难罢了。

    陈福生摆了摆手,示意武植停了下来。

    “明后天,我会启程,去往东平府一行。问一下陈知府东平府的境况。大郎,二郎!阳谷这边你们两个先把基础设施建好。随时等待迎接学生。”

    “徒儿!”陈福生看了看乔道清,又看了看樊瑞。想了想,还是看向了樊瑞!

    “师傅!”樊瑞听见陈福生招呼,起身应答!表情十分的恭敬。

    “阳谷一县乃至董平一府,这些娃娃的筑基,为师就交给你了。”

    “是,师傅!”不知道为什么,陈福生总感觉今天的樊瑞和之前的态度有些不一样了。

    不过转念一想,也没什么不对。毕竟他们已经有日子没见。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已经月余没见,隔了几个秋也说的过去。

    想了想,陈福生把目光看向了祝彪。

    “三郎!此番道观,便建在你们祝扈李三家所在的独龙岗上。你可领了县衙的职司,然后在岗上好生的护持,免得有人打扰。你可能做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