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琉璃?玻璃-《商鬼》


    第(2/3)页

    若非是他,这种状况下去,不出五年时间,江苏怕是就要动荡起来了。

    百姓从不管执政者是谁,但是他们明白善恶美丑,谁让他们吃饱了饭,谁让他们穿暖了衣,他们就支持谁。

    这是一种自私的思想,但人就是这种自私的生物,人之初,性本善,那是他么的扯淡,人之初性本恶,人生一世从喝第一口奶开始,就是在不断的索取,说好听点,是为了生存,可是说难听点就是为了抢夺生存资源。

    尤其是在人口压力增大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土地,更高产的粮食,而这些从哪里来,只能从自然之中来。

    唯有他们吃饱了,穿暖了,才有时间去思考,才有时间去思考家国情怀,才有时间去思考许多其他的东西,若是吃不饱穿不暖,首要条件便是如何才能活得下来,其他的所有都是扯淡。

    中国古代,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是毁在最后的皇帝无能之上。

    而之所以无能,便是因为安逸日子过多了,不知道天下百姓需求,横征暴敛一叶障目,以至于民怨四起,这才是许多朝代更迭的主因。

    民贵君轻的思想,古来有之,但人是很容易便被欲望权势腐蚀的一个群体,但同样也是最为纯粹,依靠着自己的欲望行动的群体。

    国家的基础,便是百姓。

    许多贵族高高在上,但殊不知,许多官员,尤其是出身名门的官员,居然是五谷不识,耕作不知的蠢物。

    更有甚者,科举之后,被分配到了户部这个管粮管钱的地方,这是国家的弊端。

    江苏百姓生活虽说算不上贫苦,但却也不符合他们这个地方应该有的生活水准,大家族的生活条件,甚至于比许多帝都的勋贵们更加奢侈放纵、九成以上的钱财,几乎都集中在这些人的手中。

    只是江苏百姓而言,许多百姓因为颇重的赋税,不得不将自家良田售卖给大家族,让这些大家族替自家缴税,而他们则是成为这些大家族之中的佃户,这样一来,百姓手中没有田没有粮,一切命脉便都掌控在这些人的手中了。

    江苏之所以变成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田地被人兼并之后的无奈之举,百姓不得不依附于这些大家族而活着,怎么可能做到富庶起来呢?

    现在的江苏百姓,算是帝都北移之后,过得最惨淡的一段时间了。

    柳邕这一段时间的走访,让他彻底明了了江苏的症结所在,唯有打掉了这些“保护*伞”,才能将江苏的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救出来。

    而这杨莲亭父子便是第一个撞上来的家伙,苏伦和柳邕准备以这件事为导火索,彻底引动对江苏的一次大清查,把一部分全力收拢起来。

    江苏这一块地域,就好比是人的身体之中的五脏六腑生了病,必须要下重手来治理了。

    如今蒲甘王朝平定,成功纳入大夏版图,正是对付江苏官场的最好时机,没有了外患的影响,动江苏,也使用能最快最强硬的手段,做到一击即溃。

    同时,柳邕带走的,还有两份以个人名义写给上将军和韩老将军的信,正是林阳和苏菡萏,二人的手书,苏菡萏本可以以郡主的身份,也写一份奏折,但因为自家老爹已经写了,所以为了柳邕在朝堂上,不至于孤立无援,她喊上了林阳,决定给上将军写这一封信寄过去,让两位老大人,相助柳邕处理这件事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