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二章 削爵减俸-《门阀赘婿》


    第(2/3)页

    其实没那么严重。

    当孔婷把酒杯再摔回去的时候,西门卷香只是与唐灵儿对视,咬了咬牙就走了。再没发生什么。

    女人们心中还是有底线的,不能在这种场合真的殴斗一处,否则就闹大笑话,明天全城书报社都会添油加醋报道此事。丢的不只是一个人的脸。

    只要不是关于太后、康王、贤王的负面新闻,往往都能登刊出来,因为秘书省的实际控制者是曹玉簪。而曹玉簪那么损的一个人,她倒是乐得看些别人家的热闹。当然喽,如果媒体肆意炒作,无限制的抹黑两位亲王妃,她也会象征性地管一管。

    为什么一定要把孔婷抬回屋里?这是唐灵儿的决定,她说孔婷此行辛苦,理当有此待遇。苏御心中琢磨,可能是大胖媳妇对孔婷的一种奖励吧。

    苏御品咂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突然觉得好笑。估计此时唐灵儿心情应该不错,苏御在考虑,是不是可以趁机把第三侧妃的位置补上了?

    把孔婷扶为侧妃……

    可是这样做的话,可怜巴巴的冯瑜怎么办……

    想到这里,苏御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之前苏御曾找曹玉簪,问她能不能给秦王府增加一个侧妃名额?曹玉簪大脑袋一晃就给否了,还拿出诸多不可辩驳的理由来,诸如祖训、礼法、大梁律等等。尤其是新修订的礼法,那是她主导修订的,因此她也格外维护。

    ……

    前一阵风言风语,说唐振西进是为了干掉闵悦,可事实上并非如此。现在唐振没心情去管老赵家的闲事,曹玉簪与赵棣,赵棣与赵选,人脑袋打成狗脑袋,与他唐振没关系。

    若老赵家打得几败俱伤,动摇国本,西北大军阀头子或许有兴趣带兵入主中原,当然他也要看看孟氏和西门氏的态度。

    毕竟唐振不是董卓,而赵家不是汉末刘家。

    赵家这一代能人不少,可谓气数未尽,而三门阀各有顾忌,也就不把入主中原作为主要目标。

    而且不得不说,四家签订《泰平之盟》一百多年的时间,已经产生一种惯性。就好像北宋与辽国,签订《檀渊之盟》后保持了长达119年的和平。要不是宋徽宗这个能惹事不能扛事的书画家瞎指挥,还不知道《檀渊之盟》能坚持多少年。

    苏御三四天就要去后殿见曹玉簪一次,时间并不固定,大多看秦王心情。

    而每次秦王邀见太后,曹玉簪都不会拒绝。哪怕苏御只是来闲聊,她也不会事后抱怨什么。

    曹小宝早就看明白,他家曹小姐每次听说秦王来见她,她的心情都不会太坏。而起身见秦王的速度,明显比见赵准等人要快。

    有一次曹玉簪正睡午觉,听说秦王来找,她揉揉眼睛就走了,与秦王愉快闲聊一个时辰。而有一次曹玉簪在看俳优表演,听说赵准来找,她却要等俳优表演结束再去见赵准。结果见了面,二人还骂了一架。赵准骂曹玉簪懒政,曹玉簪骂赵准无能。

    太后对待两个摄政王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

    后殿,曹太后慵懒地倒在榻上:“我真没想到,赵准竟然能把韩韦给放了。暗桩报告,是幕僚彭举的建议。彭举对赵准说,韩韦如同看家犬,犬办了错事,该打,却不该杀。若杀他,将来再出现紧急事,别人想起韩韦下场,办起事来就会畏首畏尾。赵准反问,他办事不力,害死太妃,我若放他,别人如何看我?彭举说,即便王爷不杀韩韦,众人皆知因失察而害死太妃是极大罪过。杀韩韦容易,可杀了韩韦,太妃也不能复活,可假如王爷放过韩韦,世人皆知庚王胸怀,能人志士必来投靠,而且办起事来也更能放得开手脚。众人放得开手脚,王爷才能大展宏图。欲成大事,当有如此胸怀。赵准说,诚然,吾一心相国,当有容一国之心。尚不能容一忠俾,岂能容得天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