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零五章 摘面具(十二)-《门阀赘婿》
第(2/3)页
得到腰牌后,赵旻把赵准绑上,嘴堵上,成功离开洛阳,并在渡口见到等待他的赵范和赵婴。
赵婴说:“秦王给的钱已经收到了。”
赵旻笑了笑,登上小船,一边摇浆一边说:“赵御早有预谋。赵锵遇刺时他以为贤王一定会打,可当他去到贤王府却听贤王改口说不打了。交谈中他鼓动贤王,可贤王又说担心战争蔓延,场面不受控制。赵御曾与我说,贤王有很多次动手的机会,可他都错过了。可以说贤王是为了求稳,也可以说这是贤王性格的弱点。贤王容易犹豫。”
正如贤王封号,他是一个温和的人,如果不是生在必须争得你死我活的皇室,那么贤王一定是一个家族观念很重的,令人敬仰的,面相慈祥的,性格和蔼的老族长。
……
经过几日拉锯谈判,最终决定,保留大兴皇帝,保留曹玉簪的太后之位。但卸去曹玉簪的所有兵权,并上交特务名单。这期间,犁万堂逃跑,不知所踪。
调曹圣、赵亚夫去云州,代替公孙雄镇守边疆。
公孙雄与赵亚夫职务对换,公孙雄成为金吾大将,而赵亚夫成为云州大将。曹圣、赵亚夫带领第二师即日出发,同时公孙雄回朝。
康王赵棣积极配合全军整改,康王一派主要成员全部撤职,换成贤王派系的人。这时孟启、西门载沛又说,不能把兵权都交给赵御,否则这就相当于赵御当皇帝了。
在门阀干预下,玄甲军被分成三份,秦王赵御、大将军张云龙、王孙赵丰,每人分到六个师。剩余两个师,一个是曹圣带走的第二师,另外一个是金吾卫(第三师)。
公孙雄名义上是金吾大将,可金吾卫实际控制者是秦王赵御和王孙赵丰。而公孙雄的第五师,依然留在云州,对曹圣第二师起到监视作用。
之所以能保全大兴皇帝,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康王赵棣中毒死了。
与他的忠奴张康一起死的。
赵棣是自杀,还是他杀,竟然成了悬案。
没有人承认害死赵棣,可赵棣当时被关在小屋里,他哪弄来的毒药呢?
有人猜测说,康王被逮捕后,一直没换衣服,他的毒药就藏在衣服里。
还有人猜测,赵棣是被曹玉簪毒死的。因赵棣死了,大兴皇帝和她活下来的几率会更大。而最后谈判结果也果然是这样。但曹玉簪激烈否认此事,说自己是清白的,绝没有毒害康王。
还有人说,是秦王赵御毒死康王,因为康王多次暗杀赵御,他们之间仇深似海。
当然也有人说是张云龙,因为张云龙要给那些被毒死的弟兄报仇,以牙还牙。
还有人说是贤王,或者赵丰,因为他们要为赵锵报仇。
反正这帮人都有杀人动机,可就是没人承认。而康王的死,竟然就这样不了了之。没有哪个衙门会去管这件事。
感叹,曾经风光无限的康王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死了。
除了康王的死,还有一个次要因素对谈判造成影响。辽国萧太后发来国书,要求叛军释放曹太后和大兴皇帝。否则辽国将视梁朝为“非礼之邦”,将不再承认《榆关之盟》,并发兵为曹太后报仇。
辽国到底会不会发兵?
苏御觉得萧太后是在虚张声势,此时的辽国与梁朝情况差不许多,辽皇耶律崇光被一箭钉死之后,姓萧的小寡妇扶持幼帝掌权,再凭借两个哥哥掌握兵权,对抗耶律家族的几位王爷。成天闹心事不少,她哪有心思对梁朝发兵?
可这国书却被曹玉簪死死攥在手里,挥舞着与贤王说话。看小寡妇那歇斯底里的样子,突然觉得她挺可怜。苏御曾经想过,若真的杀曹玉簪,自己会不会难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