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今天子为董贼弑君而策,眼下更是去向不明,此刻海内无主,朝政危于累卵,万姓不知所归,宗庙之忧在于大王,天命不得辞,何不宜从众议,上为社稷,下为百姓,不违天下之心,我等愿与诸位将军共议上尊号,以安汉家刘氏。” 说完,窦氏宗长便不顾高龄,立即顿首而拜。 平陵窦氏可不同于在场的其他士族、豪族,虽然近来数十年有没落之象,但在此之前,可是世出二千石的宗族,可追溯至孝文皇帝的皇后窦氏身上,也就是后来的窦太后,为孝景皇帝之母,孝武皇帝祖母。 汉家兴盛以来,平陵窦氏可是出过二公、三大将军、五卿、三皇后、尚三公主、十三县侯、一乡侯。 在刘氏的诸多外戚之中,窦氏可是超过了许多外戚一大截,在亲戚与功臣中莫能比之。 此刻由他站出来最先代替关中豪族表明态度,简直最合适不过。 “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望大王以天下为计,不可再谦退,应当尽早奉遵鸿绪,为郊庙主,承续祖宗无穷之烈,上当天心,下顺民望。” 剩余的士族、豪族的宗长与族长,还有诸将校尉以及陪同的官吏再也顾不上听乐赋诗,贪图好酒,全都肃然起身,尽数拱手作揖道。 尤其是众多豪族宗长,他们来长安可是为了办正事,能在汉王面前露露脸,顺便拿出一些粮草、布帛、钱财前来犒军,为自家日后做打算。 没想到平陵窦氏首先站出来劝进,这把众人直接惊醒当场,还哪能顾得上喝酒食肉。 当然要立即跟上,不能让别人独自占得大王之心。 当年光武皇帝继承宗庙,正号位之时,便是冯异等诸将三劝光武,而光武皇帝三辞之,待到第四次时,群臣因赤伏符再次复奏,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宜答天神,以塞群望。 到了这种地步,光武才不再推辞,遂命有司设坛场于冀州鄗县,于六月己未,即皇帝位。 听闻雒阳官员与诸将已然劝进一次,关东各州郡的官吏也上奏劝了一次,眼下应该就是第三次了。 倘若再来一次,大王便应当顺应天命,效光武故事,直接在关中,即天子之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