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汉家新政-《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第(2/3)页
    且还有食汉禄的士族、豪族去主动依附,这和他们奉行的儒家道义完全背离。
    要知道在孝章皇帝的白虎观会议后,汉家以儒家礼仪来要求太后、天子、大臣,更对诸多士大夫提出了道德要求。
    天子的褒奖与天下舆论的赞扬,无疑让许多贤大夫皆梦想成为天下楷模的良吏,并且心甘情愿的保持清廉正直的作风,且代代相传,哪怕遭权贵迫害而死,也绝不动摇。
    结果却出现了虚有其表的汝南袁氏,还有助纣为虐的士族甘愿为其效力。
    这样的举动,放在后世或许无所谓,放在此刻却是三观彻底被打破,让许多士人顿时觉得天都塌了。
    到底是儒家礼教救不了天下,还是有人借儒家之名乱了天下?
    因此有的职位,一旦被沾上了污垢,让天下重新拾回儒家忠孝之义,并且为之奉行的官吏看得极其刺眼。
    甚至还出现了矫枉过正之检,如卢植、崔琰等官员直接上书刘备,要把一些在朝堂权柄过重,又能名望之官职全部废除,同时还要禁止宦官为祸。
    绝不能再重蹈此前汉室的覆辙。
    刘备则召集诸多心腹官吏,如关羽、张飞、赵云、荀彧、荀攸、郭嘉、法正等人,又书信寻问了牵招、简雍、鲁肃、陈登、毛玠、孔融、陈珪、满宠、周瑜、高柔,在详细了解大多数人的意见,刘备决定废除大司马、大将军、三司之职,增设其余官职分权,处理事务。
    “荀公,不知尚书台、御史台、中书台,究竟负责何事,可否为我等细言之?”
    有官吏羞愧过后,立马改错,虚心拱手问道。
    罢了罢了,三公废除便废除,在三台任职,为天子分忧,或许比三公更好听。
    有人在心里暗暗嘀咕着。
    荀彧见众人知错能改,眉梢里也有些欣慰,便用温和语气,复说道:“中书台,负责撰写各种议案以及诏敕,专为天子出谋献策,其主官为中书令。”
    “尚书台与光武之时并无多少改变,主官为尚书令,处理六部与九卿官署事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