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断地天灾又将掀起人祸,什么东西都没得吃,最后只能沦为人食人。 就是知道后面的无数惨剧,刘备才要悉心毕力地打通西域,造船发展近岸航海,沿着海岸一路往东,找到汉家所需之物。 这是不计成本,也必须要做成的事,不然不到百年,天下必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到那时候,就算他刘玄德在天有灵,见到如此惨相,也只能在陵墓内干瞪眼。 诸葛亮即便不能猜测出数十年后的事,也可从天子急迫之心,管中窥豹得出几分推断。 想了想,他便再度拱手说道:“陛下,急需良才,若不嫌弃亮之愚见,愿举荐志虑忠纯之辈数人,与我相交已久,论其才可一县一郡之事。” 刘备闻言朗笑,指着说道:“举贤不避亲,孔明但说无妨。” 即便听见陛下这么说,诸葛亮也不敢有丝毫的逾越,仔细斟酌了言语,躬身拜说道:“颍川石韬石广元、博陵崔钧崔州平、汝南孟建孟公威……徐庶徐元直,皆有任刺史、郡守之才,且心智纯良,无贪婪之心,可为良臣,陛下若需贤才,可征召而来,任之县吏以试其才干。” 诸葛亮说完,对天子又行礼一拜。 在推举徐元直时,原想将他放在首位,后又想到元直是从颍川避难逃去了南阳,稍作犹豫了一番,便把他放在最后,省略了颍川二字。 等到天子真有征召之意,再让徐元直亲自解释罢。 其实荆襄之地还有一俊才,名为庞统字士元,去岁曾前往颍川拜访有知人论世之能的司马公,被司马公竖拇指称为:“南州士之冠冕!” 从此名声渐显,在南阳有凤雏之美名,可惜他数次拜访庞德公,也未见到盛名的庞士元。 有心向天子再举荐荆州俊才,奈何素未谋面,不敢托于言论而荐,于是诸葛亮便打消了念头。 殊不知一旁的刘备听见孔明的举荐列表里,出现了徐元直的名字,却忍不住想拍脑袋,刘表归降之时,怎就忘记去把元直寻回来。 只怪杂事太多,没看到具体官吏的名录摆放在他面前,都险些忘记徐庶了。 至于其他诸葛三友,也算是意料之外的附赠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