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可不想大臣们逝去多年,将来还被掘出重见世人,必须遏制数百年留下来的厚葬之风。 刘备暗暗想着,于是开口道:“文若,事死如事生,虽为孝道,然天下两百年则遇大乱,多置财帛等珍贵之物,非但不能让先祖安息于地下,反而会招来祸患,那时子孙又将于心何忍?” “倒不如以薄葬,不置金玉之器,以陶土仿制器物,寻工匠雕刻金饰花纹,再将一生得失刻于石碑后,以供后人祭祀瞻仰。” “不知文若,以为如何?”刘备询问道。 荀彧沉思片刻,拱手回答说:“陛下此薄葬之制,可以律法布告天下,但还需有大臣作为表率楷模。” “如今康成公病逝,天子已诏书恩赐,绝不可此刻提倡薄葬,不然必使心怀不满之徒,私下议论纷纷。” “不如再过几年,以严法布告天下亦不迟。” 能如此建言,是因荀彧害怕刘氏薄情寡恩的名头,又要被一些人安在天子身上。 天下从来不缺用嘴生事的人,那些因利益受损心怀不满的豪族,在地方紧紧盯着天子作派,稍有可乘之机,就遣亲信传播童谣。 而黔首百姓又不明所以,于是跟着童谣传唱。 好在天子早有先见之明,就将河北、中原、淮南、关中、河雒的各郡犁了一遍,要么将豪族分散开,要么就斩断了触手,这才没让豪族裹挟百姓。 虽说如此,他们明面上不敢对抗朝廷,暗地里却在和朝廷作对。 此时用严刑峻法的酷吏,去巡视各州便最合适不过。 刘备想了想,立即说道:“伯宁、孝先、文惠治理益州与三辅,使得官吏和谐,百姓逐渐食能饱腹,功劳颇多。” “朕欲敕令伯宁为冀州刺史整顿当地风气,孝先为并州刺史,文惠试任雍州刺史治理各处,监督太守、县令及地方宗族。” “严查违反律法之事,凡主动检举者,以功赏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