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反正和天下士人,并不站在一块。 陈群作为颍川出身,又是陈氏三君之后,自然免不了被士人抨击,热衷于权势,而不敢得罪天子,可谓直而不挺。 听见田丰这样问,陈群立马轻抚胡须,笑说道:“多少宗族子弟对科考大发议论,不过在鼓舌摇唇而已,天下自古以来皆是如此,每行‘新制’便有人站出来诋毁。” “愚辈总是利欲熏心,随人翕张,殊不知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天下未定之际,我等舍亲眷,弃乡里,从陛下于矢石之间,只为成此生之志耳,今功业已定,还有逆贼想夺天下之公利,徇一己之私利,是谓国贼也。” “贪禄者见利不顾身,就算有天下三分盖其二之多,又当如何?” 陈群忍不住仰头而笑谓之。 天下十四州,有多少士族豪族不过是眼见大势所趋,才不得已而投罢了。 有几家像他颍川陈氏一样,在二袁未覆灭之前,就已经投效于天子? 尤其是益、荆、扬、交、冀、并、关中等地的士族与豪族子弟,以及逃难避祸的士人,还想后来居上,追赶青、兖、徐、豫、河南与河内的宗族,只能说是痴心妄想。 陈群内心感到有些好笑,其他州郡的士族和豪族是为了盖欲利于己,于是必将出言损科考之制,偏偏还有一些青州、徐州、颍川等地的士人也在人云亦云。 可以称得上贪念作祟,贪之甚则昏蔽其智。 也不想想若先举孝廉再行稽考,又有多少人挤得进去,能获得孝廉之名? 届时,那些出身不好的士人必将无缘于科考,为官为吏的稽考,一旦又出现了门槛,举孝廉的操纵之权,更会重新流落当地大族之手。 哪里会像现在,无论出身贵贱与否,只要年龄符合,皆可参与科考,凡有官吏阻挠者治重罪。 朝堂此举便是让乡里豪族子弟有出头的机会,不会连举孝廉都被隔绝于门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