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跟贺之行结束通话后。 王默便停下了码字,开始在网络上查询关于《书阁》的信息。 这一查,还真让他意外连连。 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社会,基本上九成九的报业和杂志都倒闭了,可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创立的《书阁》杂志社,却坚挺到了如今。甚至它非但没有陷入困境,还成为了当今文坛的风向标,跟《墨海》、《文学风华》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文学圣地。 《书阁》能有如此成绩,主要得益于它不固步自封。 当互联网兴起后,《书阁》根本不像其它报社一样冥顽不灵,而是马上创办了自己的论坛网络,与时俱进。做到了线上线下结合。 因为它的领军人物知道,书本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给纸质杂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而是带来了另外一个层面的机遇。 因此在线上线下的相互交融下,《书阁》成功打破了困境,成就了如今的辉煌。 当今。 《书阁》杂志在全球有着数千万忠实用户,每个月的杂志销量高达数百万册。至于《书阁》论坛,更是流量惊人,每日在线人数稳定在十万以上,日流量同样稳定在百万,最高更是超过千万之数。 “厉害~” 王默暗暗赞叹。 在这个流量时代,短视频、短剧为王的社会,一個纯粹以文学性为主题的论坛能做到日流量百万以上,绝对有它的本事。 又看了一下《墨海》和《文学风华》两个杂志社。 发现它们的运营模式、规模基本上跟《书阁》一个调调。 看来大家都是你抄我、我抄你,共同进化出了一条最适合生存的道路。 对比了一番。 王默最终还是选择了《书阁》,没有什么理由,其实这三个杂志社都差不多,选《书阁》纯粹是先入为主。 “既然选定了对象,那接下来就要选文章了。” 王默眨了眨眼睛。 选什么文章? 短篇? 散文? 诗歌? 抑或其它的类型? 刚才贺之行的话浮现在他脑海中。 贺之行的建议是让他投稿散文,因为贺之行觉得他写的散文最符合西方特色,最能得到杂志社的认可。 只不过,贺之行没有看到此刻王默嘴角勾起的神秘笑容。 谁说他最擅长散文了? 既然《书阁》是以短篇为核心,那他当然要去投稿短篇! 唯有在对方最专业的领域征服他们,才能让“西楼”的名气在最短的时间内传开。 而且王默知道,在文学界,唯有长篇或者短篇,透露出来的文学性才最高,其作品也最能让文坛大家承认和认可。 散文? 诗歌? 这些东西都需要长期的浸润和陶冶。 当然,如果你的诗歌能强大到泰戈尔的高度,那也能平地惊雷。不然写短篇就是能在短时间内成名的最佳办法。 说做就做。 王默马上沉入了系统中,打开了系统商城。 很快便找到了关于西方文学的短篇分类。 对于西方的短篇,王默记忆中有着诸多的经典名篇。 比如:《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百万英镑》……等等,因为这些短篇都是当年他上学时课本中的内容。 能够被华夏官方选为孩子们的课本学习内容,便足以看出它们有多么的优秀。 “选哪篇呢?” 王默心中有些不太确定。 他声望足够,根本不担心买不起。 他在乎的是自己拿出的第一篇短篇,不能太过于惊艳、也不能太过于平庸。 太惊艳了,让自己起点太高反而不好。 可若是太平庸,那自己拿出的作品又无法征服众人。 所以如何找到一篇合适的作品,来平衡这个点很重要。 “这篇?不行,太优秀了。” “这篇?也不行,太平庸了。” 王默第一次感觉自己患了选择综合征,犹豫不决。 直到差不多一两个小时后,他才挑选出了一篇作品:《一碗清汤荞麦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碗清汤荞麦面》估计都不是那么熟悉。可是在地球的文学界,只要说起这个名字,估计都会如雷贯耳。 它是扶桑国作家的作品。 虽然王默对扶桑国无感,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国家的文学底蕴十分深厚,光是诺奖获得者便有好几个,尤其是陪跑了无数年的“村上春树”更是被华夏广为人知。 这篇《一碗清汤荞麦面》,前世王默就阅读过好几遍。 在许多翻译中,它也会被称为《一碗阳春面》。 他选中它,是因为这个短篇跟其它的短篇不同。 许多文学界的短篇,都是以讽刺、反转、抨击为核心,来凸出短篇文学的意义深刻。但这篇不同,它走的是温馨感人路线。 这在短篇界是很少见的。 不是说其它的家不愿意写这样的类型,实在温馨的题材不足以让读者们感受到更深的触动。 所以此次,王默决定来点新意。 当然他还有另外的原因: 其一:走温馨感人的路线,才符合西楼的人设。毕竟在大家心目中一个童话作家基本上都是带着一点童真的。如果自己上来就写《变色龙》,那人设改变的就太大了。在读者们看来不可避免会产生人格分裂感。 其二:面食啊,不正是跟华夏饮食完美符合?所以王默拿出它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一碗清汤荞麦面》是感人的内容,可它在界的地位一点都不低。 甚至因为这篇,全球的阳春面馆生意都好了不少。 “买!” 确定后,王默毫不犹豫就将它从系统商城中购买了下来。 他没有立即将其投稿给《书阁》,而是做了一些基本的改动,将里面扶桑国的背景特色改为了华夏风格。 修改过程很简单。 很快,王默就修改完毕,然后打开了《书阁》的投稿邮箱,将其投递了过去。 …… 接下来,王默便继续写《西游记》,以每天三万字的速度递增。 按照这个速度,差不多一个月就能搞定。 当然英文版写出来也需要一段时间,但全部写好应该也就两个月时间。 很快。 时间便过去了一周。 这一日,王默刚想码字。 付红推门而入:“阿默,华夏方派来的专机已经到了,拟定下午三点返回华夏。西蒙、罗曼多等大师们都已经陆续前往机场,我们也需要回国了。” 王默道:“雄哥不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