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华山论匠-《开局赵匡胤要谋反》


    第(1/3)页

    有关大周军队的现状,郭宗训曾经有过思考。

    以目前的态势,四夷不臣,即便是大周的东部海边,那都是不安全的,南唐和吴越的水军随时都有可能来偷袭。

    北边的北汉和辽国,西边有吐蕃,西南还有后蜀和楚,更远的南边还有南汉、大理和交趾。

    就算是周国内部,现在也是不稳定的,党项人看似被降服了,定难哪疙瘩好像还藏着正在蓄力的西夏李氏。

    拓跋继迁(李继迁)不知道现在出生没有,他还有他的儿子李德明,孙子李元昊,这爷仨可都是堪称一代雄主的。

    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再加上一些心怀不轨的节度使,有时候想起这些,郭宗训自己都觉得头疼。

    大周现在的军力,跟周边四邻相比,不说是最强,那也是最强之一

    这是郭宗训非常欣慰的。

    所以,他绝对不会允许老赵家篡位后赵匡胤为了保住皇位挥刀自宫、自废武功的情况出现。

    至于那些吃空饷的陋习,郭宗训暂时不打算去管,只要能够保证大周军队的战力就行。

    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临战时能取胜就是硬道理,我管你五万人编制实际只有三万,打赢了就算你厉害,打输了咱们再算账。

    府兵是兵农合一,郭宗训就是准备先破解兵农合一,他要让优秀的兵源渗透在大周的各个城市。

    大宋还搞出了厢兵,收拢流民和乞丐入军,给他们一口饭吃,省得他们造反。

    造反的就想办法招安,贼头给个官儿,贼兵还继续去当兵。

    说好听一点,这叫治标不治本,说难听一点,这他娘的是什么狗屁逻辑。

    统治阶层高高在上的施舍心里吧。

    百战英雄堂就是郭宗训思索了很久而产生的,让退役的老兵居住在城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薪水。

    百战英雄堂里的员工,血统必须纯正,能且只能是大周军队里立过功勋的百战老兵。

    至于说这些老兵绝大部分都不识字,对郭宗训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不识字那是他们从小没机会学,给他们机会不就完了吗。

    这些都交给李娃和崔据去操心,谁学的好学得快,头脑灵活适合经商的,那就可以成为百战英雄堂的各级管理者。

    弱一些的就去当伙计,这也是无可非议的。

    全民扫盲这件事情,也不急,馒头也是要一口一口吃的。

    说白了,郭宗训现在最重视的就是军队。

    这或许有些顾此失彼,文官们难道就不重要了吗?

    当然重要,他们的重要性无处不在,不过要等到郭宗训彻底把他们都收拾的服服帖帖了再说。

    郭宗训现在所准备的一切,都是以强军富国为基准。

    首先是强军,然后才是富国。

    这就是郭宗训在这个时代的战略思想。

    让退役老兵逐步充实到城市人口中,这也是藏兵于民,而且比藏兵于野更加的有效。

    你想啊,城市是防御最为坚固的地方,是村镇不能比的。

    一旦遭受到敌国入侵或者叛乱,村镇必然是首先遭到洗劫、屠戮或者是裹挟,把能打仗的老兵留在农村,等人霍霍?还是也变成反贼?

    而在城市里就不一样了,老兵们本身就是尸山血海里打过滚的,在城市中现在又有了自己的家业。

    他们为了保住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郭宗训相信,一旦临战,几乎都不用动员,这些老兵们就会主动加入守城和反击的预备队序列。

    想要让你的子孙也享受这个待遇吗,行,好好培养他们,将来也去战场杀敌立功,能活着回来的,不就有机会了。

    阵亡的有合理的抚恤,立战功的没能升迁成将领的,退役了国家给你们安排工作。

    这就叫做包分配。

    谁为国家立过功,国家就给你应得的回报。

    如何强军的构想现在有了,强兵之后再来考虑富国。

    如何能够富国呢?

    先不谈商业,百战英雄堂的构想就是大型的国营连锁商业集团。

    说农业吧,国之根本。

    大周的农业现状,想要改变又谈何容易,郭宗训自认为他现在连给袁爷爷当徒孙的资格都没有。

    发展农业必须在农民中发现人才,这叫做扎根寻根。

    都是急不得的事情,就算是现在弄来了土豆、地瓜和玉米,那也至少是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看出效果来。

    那么,什么事情是现在就可以做的呢?

    工匠,郭宗训始终认为,这个时代的工匠,就相当于后时代的科学家,至少也是科技萌芽的探索者。

    工匠作坊就是工业化的雏形。

    比如铁匠铺,如果实现了集群式分段流水作业,不就是个小工业了吗。

    可是,工匠的现状更是凄惨,没身份没地位不说,还特么的动不动就会被坑杀殉葬。

    那些文人呢?

    几千年了吧,咋就没见你们为这些可怜的工匠们奔走呼吁、仗义执言呢?

    大约,工匠们的命贱,只有你们文人们的命才是金贵的吧。

    郭宗训现在苦恼的是,父皇郭荣都是持这个思想和态度的。

    郭荣的陵寝就快修好了,从他登基开始,修了六年。

    为了不让自己陵寝的秘密泄漏出去,杀人灭口似乎是最有效的手段。

    有了殉葬制度,皇帝们可以堂而皇之的杀工匠灭口,这可真是个悲哀啊。

    皇帝死了,跟着他一起入土的是一群身份低贱的工匠,而不是满朝那些忠心耿耿的文官武将们。

    一朝天子一朝臣,郭宗训觉得吧,皇帝死了,干脆就把满朝文武都殉葬得了。

    哈哈,这只不过是玩笑话,人命都是无价的,都应当尊重。

    想要改变工匠的现状和待遇,有些不好办。

    郭宗训在军队里折腾,郭荣不反对,因为他本身对军队军权也极其重视,不然也不会有大周现在的雄兵。

    怎样才能改变工匠的待遇,以工业促进科技和农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