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腊月二十二,明家收了自家的第二批反季小青菜,然后一大早明地就把菜送到了镇上的聚福德酒楼。 另外几家也是和明家一样时间收的菜,倒不是他们提前约好,而是聚福德酒楼的老掌柜专门让人传了信,说是他们东家想要赶在小年之前把这批货运到县城去。 这次卖菜明月没有跟着一起去,马上就要过年了,她要留在家里帮着明老太等女眷准备各种地道美味的农家吃食。 首先是包饽饽、蒸年糕。 包饽饽要把黄米磨成面粉、擀成面饼,把小粒的红豆蒸熟或者煮熟,揣成带着颗粒的原始豆沙馅儿,然后再像做包子那样,把豆沙馅儿包进面饼里上锅蒸。 蒸年糕的工序就要简单很多,只需把大粒的红豆铺在蒸笼的最下方,然后再把黄米面一层一层撒到红豆上,撒好了再把蒸笼放到灶上蒸。 这活儿说着简单,真做起来却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远的不说,就说她们五里屯,好些人家做出的年糕,那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瑕疵。 什么半生不熟的,里头夹着干面粉的,软塌塌形状难看的,总之各种各样不成功的例子都有。 当然,这些情况通通不会出现在明家,明家的女人们个个都能做的一手好饭菜。 明月一边默默吞口水一边帮着家里的女性长辈干活儿,等到饽饽和年糕出锅,她立刻迫不及待蘸着红糖吃了个肚子溜圆。 好在,二郎等一众淘小子比她还能吃,她的那点儿食量根本显不出来。 不到一刻钟,明老太新捡出锅的饽饽就被家里的几个馋小子干掉了二十来个。 “亏得现在不是饭点儿。”明老太一边包饽饽一边笑着感慨了这么一句。 谢氏瞪了几眼自家的三个馋小子,“你们也不知悠着点儿!” 二郎等人嘻嘻的笑,根本没把谢氏这不痛不痒的一句斥责放在心上。 等到明地从镇上赶回自家,明老太又派了他去给镇上的明荷、大青沟的明菊送豆腐、年糕和饽饽。 这也是明家的老规矩,每年过年之前,明家都要送一次家里自做的豆腐、年糕、饽饽给两个已经出嫁的闺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