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呃,好吧,其实他们也都很偏心明月。 谁让他们家的这位大姑娘既贴心又能挣钱呢?换了谁家养出个这么好的女娃娃,那也绝对得把对方捧到天上去。 事情就这么敲定了下来,谢氏、陶氏、周氏和郑彩霞简直喜出望外。 明月看着她们忽然想起再过一段时间她二哥就要娶黄小英进门,于是她赶忙把未来的自家二嫂也添进了分银子的人选里,“现在就算了,等小英过了门,这银子咱也得分她一份。到时候就让她和我大伯娘、我三婶一起管粉条儿作坊,爷您看可以吗?” “可以。”明老爷子不仅同意了明月的提议,而且还帮她补了一句上去,“以后三郎他们娶了媳妇儿也是一样,咱老明家可不兴偏着谁、向着谁的那一套。” 周氏看了一眼谢氏,心里对明老爷子的这话很有些不赞同——大郎、二郎、三郎、四郎都是大房的儿子,他们接连娶妻,大房就会接连有人加入到领钱的行列里来,这么一来他们三房和二房就难免吃亏。 可这事儿是明月提议的,作坊又是因为明月才开起来的,周氏虽然不太赞同眼下的这种利益分派方法,但她却不会沾了明月的光却还去拆明月的台。 至于陶氏,明老爷子都同意了的事儿,哪还轮得到她有意见? 这么想的不是别人,正是陶氏这个当事人。 她性格软弱,单纯善良,对曾经卖了家里良田救她和明月的明老爷子那叫一个彻头彻尾的盲信和盲从。 只要是明老爷子拍板儿的,陶氏连自己再想一遍都嫌费劲儿,当然就更不可能有啥不同意见了。 “再有就是,爷,您看咱要不要也给我大哥他们四个每月发上一点月钱?毕竟开了春儿他们就要去县城念书,为考秀才做准备了,这吃啊、穿啊、书籍啊、笔墨纸砚啊、和同窗应酬啊,这可都是需要银子的。” 明许他们明年秋天才能去考秀才,所以眼下他们要去的并不是县学,而是县城里的一家书院,那书院的其中一位夫子和明许他们在镇上学堂的夫子是同窗,只不过人家书院的这位夫子乃是举人功名。 为了让明许他们有更大几率考中,他们在镇上学堂的那位夫子已经把他们介绍给了自己的这位同窗,来年春天,明许他们就是要去县城跟着这位举人老爷继续学习备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