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会议-《孤岛喋血》


    第(3/3)页

    只不过无论他们多么忠诚,情绪如何饱满。毕竟这里是上海,而他们的肤色和外貌带来的不方便非常巨大。很多场合,只有华人在这块土地上更适合行动。

    首先,在白天正常通过办理通行证进出虹口,白俄就非常不容易,而且就算进去了之后,他们的行踪也非常引人注意。总不能大白天蒙面吧,那样等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所以蒲素才需要从边区调集人手。一部分负责生产和技术,一部分分散到各地,进行情报搜集。老任那边的包打听只能适当的使用,不能完全信任。计划里他准备让部分同志打入各个地方的巡捕房,蛰伏起来到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

    在上海他最终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情报体系。和原先的“灯塔”错开,那样会让他更为放心。说到“灯塔”,自从李文娟来了之后,蒲素再也没有必要通过对方接收任务。他的行动原本就和之前的上海情报体系不搭界,复杂局势之下最好和那边隔绝联系。为此,他特地叮嘱了李文娟几次,他知道李文娟在边区时和“灯塔”有着密切的联系,只不过到他这里就决不能再有联系了。

    等到他把该说的说完,李文娟她们也分别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老任就提出需要一队白俄队员打扮成黑帮,配合他的动迁工厂以及征收工作。

    阿廖沙建议提供足够的防护,建议冲压薄钢板给队员制作护具和头盔,减少伤亡。实际上蒲素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阿廖沙想的太简单了。薄钢板先不说锻造技术和工艺,现代枪械从枪管里发射出的子弹动能,远远不是薄薄一层钢板就能抵挡得住的,甚至因为钢板贴身在最弹头钻入后还能加剧伤害。他在苏联的时候,看到那边很多次测试,其实是个很复杂的技术和材料的结合。

    只不过这个建议,他会重视。只要公爵他们搬到要塞以后,今后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用来测试。这种事短期内是急不来的。

    而李文娟也顺便报告了账目和最近的商业进展,只不过几分钟之后,在场的几个人听到以后面色都变的非常奇怪。

    李文娟不紧不慢的报着数字,从哪进口到上海什么品名,什么船到港,起始价多少,去除运费以及清关杂费以后实际成本多少,而同样的物品在上海现在的价格是多少。

    每一桩交易李文娟都报的清清楚楚。最后仅仅是最近发生的买卖,实际利润就是投入的百分之六百。也就是投入一万块大洋,去除各种杂费实际收益是六万块。

    当然投的越多,赚的越多。这方面一开始他们就没有保守,所以实际的数字非常惊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