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资料大全·三国官职体系-《回到三国当黄巾》
            
            
            
                
    第(1/3)页
    三、除九卿外的其他诸卿
    1,执金吾
    执金吾领京师北军,掌京师徼循。
    执金吾的官吏:
    执金吾,秩俸二千石。
    中垒令,
    中垒丞;
    寺令,
    寺丞;
    武库令,
    武库丞;
    都般令,
    都般丞;
    式道左中侯,
    式道左中丞;
    式道右中侯,
    式道右中丞;
    左京辅都尉,
    左京辅都尉丞;
    右京辅都尉,
    右京辅都尉丞。
    2,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原为将作少府,本是从少府中分离出来,主要是掌治宫室。
    将作大匠的官员:
    将作大匠,秩俸二千石,银印青绶。
    石库,
    东园主章,
    六章长丞,
    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
    3,大长秋
    大长秋是后宫皇后的官署,秩俸二千石。
    4,右扶风
    右扶风,原名为都尉,是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5,京兆尹
    京兆尹,原名为内史或是右内史。是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6,左冯翊。
    左冯翊,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武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方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上大将军:
    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
    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
    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
    第(1/3)页